返回第 187 章(第1/4页)  隋唐五代史: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类》,凡一十三卷,上之。薛《史刑法志》。末帝清泰二年四月,御史中丞卢损等,进清泰元年(934)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编为三十卷。其不中选者,各令所司封闭,不得行用。诏其新编敕如可施行,付御史台颁行。晋高祖天福三年七月,差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定唐明宗朝编敕。四年七月,融等上详定编敕三百六十八道,分为三十一卷。薛《史本纪》。周太祖广顺元年六月,敕侍御史卢亿,刑部员外郎曹匪躬,大理正段涛同议定,重写法书一百四十八卷。先是汉隐帝末,因兵乱法书亡失。至是,大理奏重写律、令、格、式、统类、编敕。以晋、汉及国初事关刑法敕条凡二十六件,分为二卷,附于编敕,目为《大周续编敕》。命省、寺行用焉。世宗显德四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准宣:法书行用多时,文意古质,条目繁细,使人难会。兼前后敕、格,互换重叠,亦难详定。宜令中书、门下并重删定,务从节要,所贵天下易为详究者。今朝廷之所行用者:《律》一十二卷,《律疏》三十卷,《式》二十卷,《令》三十卷,《开成格》一十卷,《大中统类》一十二卷,后唐以来至汉末编敕三十二卷,及皇朝制敕等。折狱定刑,无出于此。律、令则文辞古质,看览者难以详明。格、敕则条目繁多,检阅者或有疑误。臣等商量:差御史知杂事张等一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帙。律、令有难解者,就文训释。格、敕有繁杂者,随事删除。其中有轻重未当,便于古而不便于今,矛盾相违,可于此而不可于彼,尽宜改正,无或牵拘。候编集毕日,委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及两省五品以上官参详可否,送中书、门下议定,奏取进止。”诏从之。五年七月,中书、门下奏:“等九人,编集刑书,悉有条贯。兵部尚书张昭等一十人参详旨要,更加损益。其所编集者,用律为正。辞旨有难解者,释以疏意。式、令有附近者次之。格、敕有废置者又次之。事有不便,与该说未尽者,别立新条于本条之下。其有文理深古,虑人疑惑者,别以朱字训释。至于朝廷之禁令,州县之常科,各以类分,悉令编附。其所编集,勒成一部。别有目录,凡二十卷。目之为《大周刑统》。yù请颁行天下,与律、疏、令、式通行。其《刑法统类》《开成格》《编敕》等,采掇既尽,不在法司行使之限。敕宜依,仍颁行天下。”薛《史刑法志》。胡三省谓“《刑统》一书,终宋之世行之”焉。《通鉴注》。

    《新书儒学赵冬曦传》:神龙初,上书曰:“古律条目千余。隋时,jiān臣侮法,著律曰:律无正条者,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一辞而废条目数百。自是轻重沿爱憎,被罚者不知其然。使贾谊见之,恸哭必矣。夫法易知则下不敢犯而远机阱,文义深则吏乘便而朋附盛。律、令、格、式,谓宜刊定科条,直书其事。以准加减、比附、量情,及举轻以明重,不应为之类,皆勿用。使愚夫愚fù,相率而远罪。犯者虽贵必坐。律明则人信,法一则主尊。”当时称是。此与文义之难知,殆当时法令不便于民之两大端。《旧书刘文静传》,言其受命与当朝通识之士,更刊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高祖谓曰:“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则律文深奥之弊,唐初已然,正不待周世宗言之矣。然人事日繁,法理益邃,犯罪科条,何由一一列举?而其条文,亦何由使人共喻耶?

    《通考刑考叙》曰:“汉文除ròu刑,善矣,而以髡笞代之,髡法过轻,而略无惩创,笞法过重,而至于死亡;其后乃去笞而独用髡,减死罪一等,即止于髡钳,进髡钳一等,即入于死罪;而深文酷吏,务从重比,故死刑不胜其众。魏、晋已来病之,然不知减笞数使之不死,徒yù复ròu刑以全其生,ròu刑卒不可复,遂独以髡钳为生刑,所yù活者傅生议,于是伤人者或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