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6 章(第1/4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里的几个师压根儿就不见踪影。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的联系已经中断了。仅仅几个小时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冲进了他的司令部,大喊“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夫斯基十分震惊,难以相信地问:“谁报告的?可靠吗?”对方回答说:“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就在大街上!”罗科索夫斯基只好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汽车在大街上与一队德军坦克迎面相遇,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的一条小路。就这样,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成员成了前线部队中唯一的幸存者,这是他又一次死里逃生。

    罗科索夫斯基的为人,得到了熟悉他的人的高度认可。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他向总参谋部推荐自己的参谋长马里宁接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没想到,马里宁强烈要求继续跟着他,而不去担任集团军司令。除了马里宁,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人员都一致要求继续追随他。在数十年后的回忆录中,罗科索夫斯基对此仍非常感动。

    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是在1941年,他孤身来到斯摩棱斯克“救火”时,由十几个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组成的。罗科索夫斯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鼓励部下发挥主动xìng,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完成任务。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带领下,他的参谋部成了苏军中最杰出的参谋部,而他的参谋人员,也一直对他们的司令忠心耿耿。

    谁敢顶撞斯大林

    在参谋人员的鼎力协助下,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部队战术灵活,比那些只会机械地服从命令的苏军将帅强得多。更可贵的是,面对独裁者,罗科索夫斯基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1944年5月的一次军事会议上,罗科索夫斯基提出准备同时在两个地段突破敌军的防御。斯大林认为,应该集中兵力于一个地段。罗科索夫斯基没有像绝大多数苏军将领那样对斯大林言听计从,而是坚持说,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的方案更好。斯大林听了有些不高兴,让他出去好好考虑一下再回来。

    罗科索夫斯基在隔壁房间思考了一会儿,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他回到会议厅,仍然告诉斯大林,在两个地段实施打击更为可取。斯大林再次反驳说应该集中兵力实施一次打击,但罗科索夫斯基仍然坚持己见。随后,会场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斯大林让他再出去考虑一下,不要过分固执。

    这次,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也随罗科索夫斯基一同出去,严肃地警告他顶撞斯大林的危险。马林科夫严厉地命令道:“同意斯大林的观点,其他什么也不要讲。”他们回到了会场,斯大林问罗科索夫斯基把问题想清楚了没有,罗科索夫斯基说他认为还是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更好。斯大林问道:“那么依你的观点,应以哪一次打击为主?”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两次打击同样重要。会场再次出现了静默,熟悉斯大林的人都知道,这通常是斯大林bào发狂怒的前兆。但这次斯大林沉默了很久,说道:“难道真是同时实施两次打击更好吗?”最终,他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方案,这是斯大林为数不多的几次被别人说服的例外情况。

    战争期间,罗科索夫斯基还闹出了绯闻。这段绯闻还被人利用来陷害他,不过他再次有惊无险。

    1942年,在疗伤的罗科索夫斯基偶然结识了著名女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两人互相倾慕的消息迅速传开了。特务头子贝利亚得知后,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便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而且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斯大林也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贝利亚一看有戏,接着说:“但元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