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3 章(第1/4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包围圈内撤出来,以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损失,该撤的时候要撤;第二,收缩苏军重兵集团兵力,用撤出的兵团实施反突击。朱可夫根据战场情况,认为当务之急是放弃基辅,收缩兵力,再实施反突击,否则在乌克兰方向的西南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将有被全歼的危险。然而,朱可夫的想法和斯大林“寸土必守”、利用坚守现有阵地、实施反击的战争理念不一样。

    由于斯大林拒绝采纳朱可夫的意见,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一片混乱。9月17日,斯大林让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下令同意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9月19日,基辅陷落。西南方面军在合围中继续战斗,为其解围的尝试由于兵力不足,无果而终。仅部分军队分成小群得以向东突围,最后共有15万官兵突出德军重围。9月20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从包围圈中逃脱的有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9月26日,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灭,总计66.5万苏军成为俘虏。这场战役,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德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完胜。

    这是苏军前所未有的大败,超过了六七月份在明斯克的灾难,苏联西南方面军需要重建。

    罗马尼亚很生猛

    基辅保卫战结束后,整个乌克兰成为德军的囊中之物。德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乌克兰,与罗马尼亚军队的付出有重要关系。

    在二战中,罗马尼亚军队作为德军的仆从,大部分时间充当“小弟”的角色。而在1941年夏秋之际的敖德萨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充当了轴心国一方的进攻主力。这次战役成为罗军在二战史上的最强一击。

    苏德战争bào发后,罗马尼亚先后派遣22个师投入东线作战,在兵力上远胜其他仆从国,如匈牙利、保加利亚。敖德萨战役就是以罗军为主进行的一次攻坚战。

    1941年7月,希特勒要求罗马尼亚军队在德军支援下,攻占苏联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切断苏联通过敖德萨从黑海向乌克兰输送兵力和物资的通道,同时也方便德军抽出兵力进犯苏联腹地。

    8月3日,罗军第4集团军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将的指挥下,横渡德涅斯特河。罗军计划兵分两路,左翼第3集群负责正面强攻敖德萨,右翼第5集群负责由敖德萨以南发起侧攻。

    8月8日至10月16日,敖德萨战役全面展开,双方搏杀之激烈,较苏德两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战至最激烈时,双方竟展开了一场中世纪般的搏杀:罗军骑兵抽出锋利的马刀,策马出击;苏军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步qiāng上好雪亮的刺刀,高喊着“乌拉”,杀向罗军骑兵。一时间,敖德萨外围血ròu横飞、杀声震天。这场战役,最终以罗马尼亚军队获胜而告终。德军借此切断了苏军从黑海通向乌克兰的运输线,得以顺利控制乌克兰。

    13.打不垮的列宁格勒

    “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德军兵分三路入侵苏联的进程中,除了中路和南路,北路的战斗同样激烈。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pào、4500门迫击pào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希特勒渴望能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以毁灭十月革命的摇篮。

    8月底,德军变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发起进攻。德军在付出重大损失后,于8月30日抵达涅瓦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