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1/4页)  步兵战术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察手段的发展,步兵隐蔽行军、输送和宿营的企图和行动更加困难,受敌兵力袭击和火力打击的可能xìng增大,行军、输送和宿营组织、指挥、保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步兵只有周密地组织行军、输送和宿营,才能确保顺利完成战斗任务。

    第一节行军

    行军,是指徒步或乘坐建制内和配属的车辆,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其目的是为了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造成歼敌的有利条件。行军是步兵移动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行军经常同宿营或集结待机相结合,有时也可直接转入战斗展开,从行进间发起进攻,或实施遭遇战斗,或仓促转入防御。行军不仅可在已方的深远后方实施,也可在战斗地域内实施。现代条件下的步兵行军,将在敌人地面、空中侦察监视、袭击的严重威胁和道路、桥梁可能遭到破坏等情况下,于各种地形、天候和季节等条件下实施,随时可能与敌发生遭遇战斗,昼夜兼程、远距离行军的情况增多,行军所处的条件更为复杂。

    因此,必须周密计划组织,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严密伪装,加强各种保障,确保迅速、隐蔽、安全、准时到达指定地域。步兵通常在上级编成内行军,有时也可独立行军。

    在上级编成内行军时,可在上级行军纵队的本队中行进,或担任前卫(前方尖兵)、侧卫(侧方尖兵)、后卫(后方尖兵)等警戒任务。

    一、行军分类:

    (一)按行军方式,分为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履带行军。

    徒步行军,即以步行方式实施的行军,通常在没有输送工具或不便于乘车行军时采用。其特点是:目标少,分散快,利于隐蔽;队形短,易于指挥,组织简便;无车辆,重装备少,受地形限制少,速度慢,体耗大,费时较长。

    摩托化行军,亦称乘车行军,是乘坐建制内或配属的轮式车辆的行军。履带行军,是乘坐履带车辆的行军,通常用于机械化部队的短距离移动。摩托车化行军和履带行军可以保障在短时间内和较远距离上进行移动,但受道路限制大,并需要强有力的后勤、技术以及工程保障。摩托化行军的速度高于履带行军,但在夜间、降雪、道路泥泞、降雨以及有浓雾时,特别是在不良道路或急造军路上移动时,速度将明显降低。

    (二)按与敌关系,分为向敌、侧敌和背敌行军。

    向敌行军,是指朝向敌方的行军。通常在敌地面、空中火力威胁下实施。其战斗目的比较明确,任务也比较具体,应进行充分的战斗准备,周密组织计划,加强各种保障措施,尤其要加强前方警戒并做好与敢遭遇的战斗准备,迅速、隐蔽、安全、按时到达指定地域。

    侧敌行军,是指行进路线的侧方有敌情颅虑情况下的行军。一搬说来,侧敌行军在实施迂回、包围或者抢占有利地形时采用。侧敌行军受敌威胁大,必须加强侧方警戒,保持战斗状态,既要加快前进速度,又要防止敌人从翼侧攻击。侧敌行军的基本要求是力求隐蔽,立足边打边走,高速抢行。背敌行军,是指背向敌方的行军,一般在执行特殊任务或退却时采用。行军时,要加强后方警戒,防止敌人尾追。

    (三)按行军时速和每日行程,分为常行军和强行军。

    常行军,是指按正常的日行程和时速实施的行军,通常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摩托化行军日行程一般为200~300公里,平均时速昼间为25~35公里、夜间为20-25公里;徒步行军日行程一般为30—40公里,平均时速为4-5公里。常行军时,时间要求不很紧迫,应按时进行大小休息,以恢复体力和保养车辆。强行军,是加快行军速度和延长行军时间的行军。一般要求徒步日行程50公里以上,乘车丑行程300公里以上。强行军容易降低分队战斗力,因此只在必要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