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帝王之心 当以仁德为重(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件事既然是元召所请奏的,那还怕什么?他有的是赚钱的法子,朕既然给了你面子,那过上一段时日,当着这小子的面抱怨几句宫中用度紧缩,他还不乖乖的再献上几条广开财源的路子这等名利双收的好事,傻子才不答应呢!

    皇帝心中的得意不便与人言,自己偷着乐就是了。当即金口玉言,命令元召全权负责调度此事,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做到让朕的所有受灾子民们都满意。

    元召暗自撇撇嘴,早就知道不用多说,这位皇帝必定会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果不其然。不过,这样在民间博取巨大声望的事,却不是身为臣子者所应该担当的。

    于是,元召马上奏请,可以把救灾事宜交于太子殿下来负责。太子乃国之储君,由他亲自出面抚慰百姓,与皇帝陛下无异。

    皇帝简直就要哈哈大笑了。真是想不到,元召小小年纪,竟然处事如此干练老辣,所有能想到的尽皆滴水不漏。当朝理政,分忧解难,从此可以放心矣!

    他却不知道,也随着众臣拜贺的元召此时心中得意比皇帝更甚。许多惠民政策的实行,这只是刚刚走出第一步而已。以后将会瞅准时机,一点一点部署更多的。自己已经屹立朝堂,权柄在手,信心十足。

    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可是个著名烧钱的主儿啊!等到不久之后,大汉兵威所向,匈奴败北,四周邻国尽皆拜服的时候,也就是他穷奢极欲使劲开始折腾的时候了。与其把国库中那些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被他糟蹋在吃喝玩乐求仙问道上,还不如自己提前做好策划,帮助他用于改善民生呢。

    几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就这样被很快的决定了下来,并且在朝会之后,迅速地得到了执行。灾难虽然无情,人却有情,全力以赴之下,这次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不管是长安还是关中大地上的百姓,在随后几天大汉太子巡视各地灾情的队伍面前,尽皆拜伏尘埃,万民叩首零涕。更有当地宿老联名高举感谢书,请太子殿下回未央宫的时候转交给皇帝陛下,以表达来自民间的最深感激。

    “元哥儿,这些年我在博望苑师傅们督导下读遍圣贤书,即便对那些大道理懂得再多,也不如今天亲眼看到的这一幕对我的触动大!养民生息,国之大任。这些普通的百姓,原来这么容易满足,我们只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他们竟然如此感激!”

    太子刘琚一路归来,感慨万千。他这几天跟随元召跨越几个郡县,抚恤慰问,虽然不避风尘,十分辛苦,但却是他长这么大以来,感到体会人间世态最深刻的一次。

    “呵呵,太子。”

    “元哥儿!早就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没有外人在的时候,我们是兄弟相称啊!”

    “好吧。小琚,你知道我这次请求陛下让你出来做这些事的原因吗?”

    “当然知道,你是为了替我提前营造在民间的声望,这些临出宫之前,母后跟我说过的,我们都很感激。”

    太子想起卫皇后暗地里对他叮嘱过的一些话,心中对元召不遗余力的帮助铭记肺腑,言辞挚诚。

    元召笑着轻轻的摇了摇头,他们共乘的马车重新进入长安永定门,远近忙碌的人,不管是百姓c商人还是甲士,都停了下来,对这支行走的车队恭敬施礼。

    “你说的那些,只是一方面。而我最想要的目的,是让你好好的借此机会看看这民间记得曾经有一位贤德的君王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不管放诸于任何时代,都非常有道理。小琚,你想知道吗?”

    “想!元哥儿,请赐教!”

    刘琚神色郑重,他知道元召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天下大势,如同江河。君王为舟船,百姓为流水。江河有平静时,亦有汹涌时。流水可载舟,而更可以覆舟这其中的关系,不可不慎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