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7章 找来了(第1/2页)  明朝小侯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知节此次出京是最顺利的一次了,在加上紫衣已经先一步回府了,所以等张知节回去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不过阔别半年之久,还是十分想念的,所以府上也热闹了起来。张知节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朝野间已经被这八十万两税银给震惊了。

    原本去年的时候,张知节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就缓和了,所以朝野间对张知节颇多盛赞。

    就在朝野盛赞张知节的时候,却也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三边总制杨一清回京述职,先是将张知节告到了内阁,然后又将张知节告到了正德皇帝那里。

    如今朝野中正在盛赞张知节呢,就连内阁大学士也对张知节盛赞不已,所以面对杨一清的告状只是劝解了一番。

    杨一清自然不服,他可是朝廷的老资历,所以就直接绕过内阁告到正德皇帝那里去了。

    正德皇帝也十分头疼,杨一清常年镇守三边劳苦功高,但是正德皇帝也不愿苛待张知节,所以也就细心劝慰了一番。

    不过杨一清也是个犟脾气,正德皇帝十分无奈,最后只能撂下话道:“朕是不管了,朕把张知节叫来,你自己找他去吧!”

    于是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的张知节莫名其妙的就被叫到了宫里,在路上张知节就收到了消息,原来三边总制杨一清入京述职,到处怼他!

    张知节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些年自己一直都是在京里折腾,去南方折腾,和北边可没什么关系啊!况且自己这次改变了国库捉襟见肘的状况,国力上来了对三边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杨一清,张知节还是十分钦佩的,此人文德武功,能出将入相。杨一清常年镇守三边,劳苦功高,朝野称颂。不过张知节和他还真没什么瓜葛,也没有什么仇怨。

    到了乾清宫,张知节一眼就见到了束手而立的杨一清。张知节快步走近了,问旁边的小太监道:“皇上呢?”

    小太监束手陪笑道:“回小侯爷,皇上去坤宁宫了!”

    杨一清一直都在打量着走来的张知节,杨一清虽然常年驻守三边,但是也有回京的时候,倒也见过张知节,因此认识他。

    不过张知节却不认识杨一清,不过这里没有别人,张知节也知道这黑黝黝的老头就是杨一清了。三边多风沙,这老头风沙吹多了不黑黝黝的才怪呢。

    旁边的小太监这才咽了口吐沫,紧张道:“小侯爷,这是右都御使、三边总制杨一清杨大人,是在此等候小侯爷的!”

    张知节这才如梦初醒般,拱手笑道:“原来是杨大人,杨大人镇守三边多年,劳苦功高心慕久矣!”

    虽然只是见过几面,也常年身在边疆,但是大明谁不知张知节的大名?这些年来围绕着张知节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堪称传奇!如今张知节身居高位并不是没有道理,平心而论张知节确实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要怼张知节,但是他依然对张知节钦佩不已,特别是此次张知节开海,让大明朝的国库宽裕了不少!身为三边总制的杨一清深深感到了国库紧张的苦楚。

    三边才是最需要银子的地方,也是最耗银子的地方,军械得要银子,发饷得要银子,抚恤得要银子,修缮城墙得要银子。。。。。。

    都说如今边军战力不行,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力不行。国库不能承担更庞大的军费,连固守都困难,更无力像永乐年间那样北伐。

    杨一清拱手笑道:“张提督南下开海辛苦了,听说张提督此次开海,押送八十万两税银入京,实乃朝廷一大幸事!”

    张知节笑道:“杨大人谬赞了,全赖皇上信任,本督实在不敢居功!”

    杨一清听了正色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是非功过自在人心!张提督这些年锄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