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5章 走向战场的女人 一(第1/2页)  明末绝地狂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南往北向滁州方向的大路上,无数的人群车载肩扛手抬着各色物资沿着大路向北走去,踩得道路上的薄薄冰雪融化成水,使得路面坑坑洼洼泥泞起来,人们的步伐越发艰难,但没有一人停下脚步。[ads:本站换新址啦,速记方法:,]

    在清军围攻扬州时,在副总参谋长顾全的协调下,铁血军控制下的江南地区迅速动员起来,展开对扬州的支援,无数的民夫,船运车载肩挑手抬,将器械、火药、粮草、医药、军衣等大军作战应用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扬州。

    随着战事由扬州向滁州转移,江南的物资运输方向也随之转向滁州方向。

    整个江南都曾成为鞑虏的沦陷区,民众都深受其残害,见过鞑虏的嗜血残暴,铁血军光复江南之后,恢复了当地的政府行政管理。当铁血军在江北与清军激战时,与崇祯年间民众对官府的冷漠、甚至反抗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地的民众都知道,铁血军的浴血奋战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己有一份力就处一份力,纷纷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大军后勤物资的筹集、转运,不管怎么艰难,都没有人发出什么怨言。

    在前往滁州的物资运送队伍中,多是一些身强力壮的民夫,但也有不少身体健硕的健妇肩挑手抬的跟着民夫队伍转运物资。

    在这个女子甚少公开抛头露脸的时代,现在女子和男子都一起劳作,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了,人们的观念正在一点点转变。

    人们观念悄然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满清鞑虏大举南下,不少男子被鞑虏杀害,劳力减少;二是杨光主持下,悄然兴起了一场女子解放运动,柳如是就是杨光的坚决拥趸,不但她自己不再缠足,还按杨光的指示,在《华夏时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虽然从不直接说什么女子解放运动,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杨光用心良苦的观点,例如某文章举出一个例子:某村两户人家各抚养有成年女儿,一家女儿缠足是三寸金莲,一家女儿不缠足是大脚,在鞑虏袭扰该村时,缠足的女孩脚跑不快,被鞑虏追上糟蹋至死,而大脚的女孩不但跑得快还会游泳,鞑虏清兵追来时,跑得飞快,还跳进河里,那鞑虏清兵也跟着跳进河里,却被淹死了五个,而那大脚女孩却安然无恙。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女子不再缠足,并跟着民夫们一起转运物资,也就毫不奇怪了。

    人潮中,除了搬运物资的女子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骑马驰骋往前焦急赶路。

    这些骑马赶路的女子中,就有铁血军救护队的大头目徐瑶徽、《华夏时报》主编柳如是、汇丰银行董事长寇白门等三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

    俆瑶徽在铁血军中的名望和地位极高,铁血军中都知道她和杨光一起从扬州十日大屠杀中逃出来,她是第一个支持杨光的人,捐出自己家族的所有财产给杨光组织起铁血军。而现在更是铁血军中的护理专家,通过她的芊芊巧手,护理救活的铁血军战士不计其数,这使得铁血军战场伤亡率比同时代其他所有军队的战场伤亡率低得多。因此俆瑶徽在民间有一副贤良淑德的好形象,人称她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人们更是知道她与杨光的亲密关系,已将她视为杨大铁血王的正妃娘娘。现在她亲自率上千医官郎中、护理急赴滁州,参与战地救护工作,以期减少铁血军的人员伤亡。

    柳如是的才气最高,在仕林学子中的名气也最大,她是万千读书人心目中倾慕的女神,但却因为个人出身问题及以前与钱益谦的往事,在民间形象稍差,但经杨光点拨后,现一手主持《华夏时报》的出版发行,向江南民众大声疾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学界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因为她与杨大铁血王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使得她已成为杨大铁血王的禁脔,甚至有人猜测她将来会成为铁血王的侧妃。

    寇白门现在主持汇丰银行,铁血军的筹款、军饷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