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火器(第1/2页)  明末绝地狂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光还想说什么,徐瑶徽说:“……不早了,我要回去了……”说罢便把门打开抬步欲走。[ads:本站换新址啦,速记方法:,]

    门口吹进一股凉风,杨光跟在后面对徐瑶徽说道:“……这个东西和它上面的文字绝对不能告诉别人,这个秘密在当今世上只有你我知道,一定要保守……”

    “嗯,你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徐瑶徽拿起手机,正要走出门口时,回想到杨光有些失落的神色,突然觉得有什么事放不下心来,回头用蚊子叫般大的声音说了一句:“……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不要急于一时……”

    杨光竖起耳朵才听到这安慰的一句,想追出门口去,徐瑶徽却踏着轻灵的脚步远去了。

    回到房内,杨光转了一圈,觉得事不宜迟,立即派人找来庄氏兄弟,将游标卡尺交给他们,将统一长度、重量计量单位的办法告诉他们,并说现在时间很紧,要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按这个办法打制火铳、火炮。

    庄氏兄弟走后,杨光还是睡不着。

    虽说是在战略上蔑视敌人,但满清朝廷的满洲八旗军有六万人左右,算上蒙汉八旗有二十五万人左右,再算上各地投降后改编为绿营的前明军,可能早已超过百万了。而铁血军现在人数才过万,其战斗力,恐怕还不能与明军的精锐部队相对抗,杨光觉得铁血军必须要有一些杀手锏武器,在最关键的时刻突然使用出来,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火铳、火炮是将来铁血军的制式武器,清军也有,甚至数量上远远超过铁血军,就算有好的理念和技术,按现有的工艺似乎一时难于成为称手的杀手锏。

    按现有的工艺能制作出怎么样的杀手锏来呢?

    杨光大脑一片混沌,想看看手机,获取一点灵感,但一转身才想起手机交给徐瑶徽了,只得在屋内踱步转起圈来。

    回忆了一阵火药的发展史,杨光记起来往火药添加一种什么物质,便可以提升爆炸的威力,这样的话炸药就可以一用了,但添加的是什么物质,杨光隐约记得是高锰酸钾,但高锰酸钾如何获取?要放多少比例呢?

    杨光对此一概不知。

    看来只能将这个实验的方向告知那些工匠们,让他们去做大量的实验来获取合理的配比数据。

    炸药的事情尚待工匠解决,杨光又想起了用何种工具投送的问题:用人力投掷?现代的手榴弹重量大约一斤左右,几乎所有的步兵都人手几枚,而火药的威力太,没个两三斤以上的重量没什么效果,重量太大投掷的距离就近,弄不好还会杀伤己方阵型人员,按现阶段的技术,无法做到所有步兵都去投掷炸药包,看来只能设立专业的掷弹兵,选拔善于投掷的人来担任。

    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器物可以投掷炸药?

    杨光想到了抛石机和火箭。

    元代以后,随着火炮的出现,笨重的抛石机已慢慢退出战场,而杨光想法中的投掷炸药包之抛石机,不需要很大很重,只需要将二十斤重量以下的炸药包投掷到百步以外就足够了。如果与敌人对阵时,有几百架抛石机,将成千上万斤的炸药包点燃后投入密密麻麻的敌人队形中,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杨光觉得这很值得期待。

    至于火箭,杨光想到了康格里夫火箭和霍尔火箭。

    杨光记得康格里夫火箭和霍尔火箭是金属管状火箭,是通过调整火箭尾焰喷射的方向产生火箭身管旋转来达到稳定发射轨迹和提升射程的,至于具体细节怎样做到的,杨光自己从来没做过,那只好也只能麻烦工匠来做了。

    最后杨光还想到了后世步枪普遍采用的线膛和米尼子弹。

    米尼子弹应该技术难度不大,但线膛火铳,这个时代的工艺,很难刻出线膛来,就算是花了大成本刻出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