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操典(第1/2页)  明末绝地狂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顾名思义,操典就是有关军事操作、演练的要领和原则的典范性规定。[ads:本站换新址啦,速记方法:,]

    这操典如同工业社会时代各大企业里的各种各样作业指导书一样,企业里的员工走马灯地更换,但幸好有作业指导书,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拿起作业指导书来熟读,再稍经熟手人的指导,经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经历,很快就能上手了。可以说作业指导书保证了企业一些好的工艺能固定下来,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市场地位。

    现在铁血军初立,在穿越者杨光的带领下,如果有年时间去训练和实战磨砺,不难成为一支强军,但铁血军却没这个时间了,作为一支以大屠杀幸存者为主体的军队,就算杨光要学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提出的“弃城别走”策略,谁会跟你走?走到哪里去?就算杨光和少数几个人捡回一条命来,那还有什么作为?因此,最多两三个月后,铁血军就必须趁满清强制推行“薙发令”的时机,拉出来与清兵进行大规模的殊死作战,设法争取江南抗清的领导权,这样才能事有可为!

    杨光苦思冥想很久,决定用上操典这个手段,将前人的经验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迅速在军中推广开来,希望能迅速提升铁血军的战斗力。

    杨光这个伪军迷,在穿越前曾看过一些历史资料,如《莫里斯操典》、黄埔军校操典、日军步兵操典、八路军操典等,对此有一些印象,但那多是火器时代的操典,与现在还处于冷兵器走向火器转折的时代有天壤之别,当然不能生搬硬套。与之同时代只有《莫里斯操典》,杨光一开始想直接照搬过来就是了,但最后觉得那是欧洲战争环境中制定的东西,用来参考还可以,如果全部照搬就大大不妥,还是自己辛苦一些制定算了。

    张大安、桓智、高云天、段耀光等连长前不久还只是平民一个,对于军队的操练、指挥,还没开始入门呢,参与制定操典可以提一点训练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就不错了,谢浩堂有多年军旅生涯,是制定操典的一个金矿,但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单薄。

    杨光要谢浩堂推荐了十三个明军士兵,再加上刘知、刘知两兄弟,共有三十二人。找了一间大房子,大家围坐在一起,由杨光主持,开始逐条制定操典。

    制定操典的过程是漫长的,大家就很多这个时代军队操练、演练、作战、岗哨、行军、扎营、后勤、情报搜集、阵型、防御、进攻、撤退、败仗怎么办、胜仗怎么处理等等事项,一条一条地进行讨论、争吵,最后确定下来形成操典条令,要求日后碰到这些问题时,便按操典条令来做。

    这对杨光来说是个学习的过程,对张大安、桓智、高云天、段耀光、贺永平、康广强等人来说,更是一个由平民到军人脱胎换骨的过程。

    会议由下午开始,一直到深夜,制定的条令还不到全部内容的十分之一。

    杨光见大家都很疲累,而第二天还要率队训练,只好下令大家先回去休息,明日同一时间再议。

    第二天下午,大家齐集在同一地点,继续讨论操典的内容,不过,这次多了一个经验更丰富的人——刘忠杰。

    刘忠杰听刘知、刘行兄弟说了这个制作操典的事情,顿时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竟一下子坐起来连呼几个妙哉,要求立即抬着他来见杨光,说他可以在制定操典上献出绵薄之力。

    杨光听了顿时大喜,这刘忠杰四十年的军事生涯,其经验不是铁血军中任何一个人所能比的。

    于是刘忠杰被抬着去参加当天的会议,在会议上刘忠杰一直躺着,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在关键的地方有不同意见,才轻轻地发言。

    当天会议再次开到深夜。

    第三天同一时间,会议继续。

    可能是因为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起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