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展望(第3/4页)  明末攘夷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子今天心情也很好呢。”

    阳光从院墙外调皮的弹了出来,拉长少年的影子,也带来了许许暖意。穿过九曲廊道,池子里水波徐徐,偶尔瞧着几尾金鱼窜来窜去,激点水花。池面上撑着的荷叶,到底没有南边长得好。竹涛阵阵,清风萦袖。过去月亮门,少年停下脚步,微仰着头深深吸了一口,抿嘴道:“也不差啊。”

    ……

    中午时分,林韵宜叫人过来西厢传话,陈迹带着染一起过去。最初的几句不像家人间的客套寒暄后,林韵宜从桌上拿了封信递过来,同时说到:“这是老爷来的信,交代迹哥儿该去府学了。”

    陈迹恭敬的接了过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事一时半会儿撂不明白,拖字诀可能也不大好使。陈修洁不在家,眼前这林姨娘必然会坚定不移的支持陈修洁的决定,说不得都会绑着他送到府学去。

    陈迹急的都恨不得跪下去喊娘了。

    看了林韵宜笃定的神色,陈迹心下一叹,“信上说府学开学是在三月初七,倒不急的……”转而恭敬道,“一应府学用具,还请姨娘帮着准备一下。”

    对面笑看了过来,像是洞穿了他的心事。

    陈迹并编不下去,“有劳姨娘了。”

    林韵宜道:“今儿已经是二月二十七,眼看离三月初七没有多久了,迹哥儿这些日子就在家里好好温温书,过去府学,先生该要问的。”

    后面大抵还有“迹哥儿毕竟是通判府出去的,不能叫人看了笑话”之类的殷切希望。林韵宜不说,陈迹心下了然。

    于是敛容端坐,恭敬应下。

    林韵宜点点头,再又转达了些陈修洁的嘱托,这才算了结。临了又加了一句:“过阵子,迹哥儿去了府学,老爷也不在家,恐怕有一阵子见不到了,迹哥儿还是给老爷去封信吧。”

    陈迹并又躬身应下,说到:“这就去写,明儿一早同姨娘的一起送过去。”

    林韵宜微愣,也知不能在辈面前露了“心事”,最后时刻压下心里的愠色,打发了陈迹。

    不时,陈迹“这可要了老命”的哀嚎声便传了回来,林韵宜笑了笑,视线落在桌上那只汤碗上,悠悠一叹,到底没能张口问出来。要说真是所谓的温补汤药,没道理还换着样子的啊。

    只是这些事,陈修洁不在家,他摊着个“后娘”的身份,并不好去问了。一并想着这次给老爷去的信里,应该将这事提一提!转而又摇了摇头,大抵觉得有“告刁状”的嫌疑。不免又几分惆怅,后娘做到她这样的也真不多见了。怎就不能学学外间那些闲言碎语里提起过的“很凶很凶很凶”的后娘呢。

    真是上辈子欠了这一家子了。

    ……

    刚刚走出院的陈迹,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染落在后面看着,心里一阵阵疼。

    陈家平常也注重家里仆从的教育,似染这些也是认识几个字的,对他们来说认几个字就是很痛苦的事情了,可公子肩负着将陈家发扬光大的责任,肯定是要比他们学的多的。可是看着跟前公子的样子,丫头也满满的感同身受。不免又有些庆幸,自己是个女儿家,不用读那么多书。

    很快丫头意识到这样的想法不合适,于是又将桂春,申秋扯了进来,怪罪着两人都不帮公子分担分担,她可听说别家的书童都很会陪自家公子读书的。再看看桂春,申秋,不陪公子读书就算了,还整天怂恿着公子玩。

    一想到这里,丫头就觉得以后都不要给那两个家伙好脸色了。

    陈迹不知道染在想什么,眼下已经从最初的惊惧中醒了过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那座荷叶蔫蔫的池塘边。乍看去,他与那入眼的荷叶可不是同病相怜么。

    悠悠长叹,将手里信件随手塞给染,提起衣摆就上了栏杆,在染完全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