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先为她,再为了天下(第1/2页)  抢救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些事情,不是说艰难就不去做的,李泰初凝望着飘雪,出了神。

    诚然,他可以当一个悠闲驸马,现在就和李梦祈成婚,他相信,李隆基不会拒绝的,因为李梦祈今年也十七了,至于李泰初的地位问题,完全不需要担心,只是李隆基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可是以后呢?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爆发,他能怎么办?带着李梦祈颠沛流离吗?还是说干脆去海外生活,逃避战乱?

    李泰初都不想选,洪流将至,大唐将衰,他不想随波逐流,他想逆流而上,无论是为了李梦祈,为了王忠嗣,还是为了这个大唐的稳定,说大点,不止为了大唐,而是为了天下百姓。

    杜甫《忆昔》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

    这是何等盛世?可后来,“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一匹如今不过两百多钱的绢布,安史之乱后价值过万钱,而米,一斗数千钱,就这个价格,天下间多少人饿死冻死?

    李泰初现在还记得,自己来长安路上时,碰到的那几个流亡府兵和持刃儒生。

    李隆基怠政,天下乱象已然初显,曾经万里无须持刃的大唐,已经有了衰败之象。

    想扭转这一切,非得杀一大拨人,换了如今的皇帝不可,可是,李泰初办不到。

    李隆基的皇位,得来时可不比李世民干净,当初唐中宗被自己的妻女合谋毒杀后,他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庆公主都是抱着效仿武则天,想称帝的心思。

    李隆基很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幕的发生,早早的就在龙武军的前身——万骑中结交将领,等韦后真的想称帝时,李隆基鼓动万骑,由玄武门杀进皇宫,杀得血流成河,然后尊自己的父亲相王称帝,是为唐睿宗。

    历史总是这般巧合,当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从玄武门伏杀了自己的兄弟,让李渊不得不传位李世民,而李隆基,也是因为玄武门,才得到了李唐天下。

    同时,二人分别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二人英明果敢,却在晚年一样开始沉迷享受。

    然后,李世民错误的传位李治,李治老婆武则天差点灭亡了李氏,李唐差点变武唐,李隆基,则是错误的相信安禄山,然后安禄山造反,也差点灭亡了李氏,李唐差点变成安燕。

    这就像一个轮回,好像是命运的蓄意安排,让世界为它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极具讽刺意味的戏剧。

    命运……李泰初有时候会想,自己来到大唐,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呢?

    雪渐渐的大了,落在李泰初的肩上,从薄薄一层,慢慢的变厚,直到雪落在他肩上,足有三分之一指深时,李梦祈才一脸喜色的跑出来。

    飞霜殿内温暖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