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渔歌唱晚(第1/4页)  问佛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代兴亡更替,崖山宋亡至今六十五载,中原百姓渐渐习惯金元统治,食能果腹的情况下,也算能安居乐业。

    武昌长江畔,芦苇茂密,渔村林立,波光粼粼的江面渔舟交错,一片繁荣景象。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沈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一阵吟诗声至江畔芦苇荡传来,荡漾在长江畔,诗句出自一名元人打扮的长须男子,所吟诗词却是前宋诗人李纲的《六幺令》,这时节近中秋,水美鱼肥。正是捕鱼的好时节,江面上传来阵阵高亢民歌传入江畔男人耳中,更泛起他思绪中的一波涟漪,晚风江景最是惹人愁思:“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副好景象,可惜了。”

    男人在芦苇荡旁已经悄立许久,江风拂动他黑色锦袍的下摆,撩起他散落的披肩长发,只傍出一声长叹,风中隐隐飘荡着萧愁味,以及烈烈的江湖气。

    江风吹动着长发,任由它迷了双眼,男人慢慢地提起右手,瞧着稍微弹动的手指,忽然用力抓住,紧握成拳,口中低喃自语:“可惜了,这样暖日下的闲情刺眼的疼啊!”说罢又朝身后摆了下手,肃声道:“酉时出发,戌时回。一个不留。”

    只见那男人身后十余丈处,不知何时出现一列青袍人,正齐身单膝下跪应诺,而后又齐齐消失在芦苇荡中,彷佛从不曾出现过般。

    只留下男人的长叹道:“江湖人就要有江湖人的归宿。”

    一艘小船在江中滑过,船中有名男子正拽着渔网,沉甸的感觉表示收获颇丰,男子中还混杂着一个小孩,看年纪十三四岁上下,姓傅,名彦生。是旁边渔村中的一位顽童,见几个男子拉网没空暇,一个猛子就扎入江中,找鱼虾嬉戏去了。男子们见状也不甚在意,渔村中的人又有几个不会水的?且又以靠近江边,只是大声喊那孩子记得早些回家中吃饭。

    傅彦生游的欢快,不知觉间已经靠向岸边朝路上走去,随便抖擞一番,也不再顾一身湿淋,不大的手里不知何时已经提溜了一条肥硕的草鱼,就这么哼着不着边际的小调,蹦跶地朝渔村走去。

    “嘿,那小子,把手上的鱼给洒家尝尝。”一句沉浊厚重的叫唤,把他拉回神来。寻声望去,岸边一棵老树下,正靠坐着一个中年和尚,满脸的胡渣子,一身破旧僧袍,也不着内里,就这么亮堂着胸。不知怎地,彷佛就像是根枯木搭在树旁,要不是这一声喊,估计他从一旁走过也不会注意到这个和尚。

    傅彦生从小顽劣也不怕生,这番走上前去,上下打量一番,举起那条肥鱼,在和尚面前晃了晃,学着老大人的口气调侃道:“秃那和尚,不修边幅,还要吃肉,佛主他老人家可是会生气的。”

    “哈,哈,哈……”和尚声音沉中又带有些沙哑,时而模糊时而清楚,似乎被眼前的小孩的话呛到了,一愣神,才又道:“小子,看来读过书,牙尖嘴利的,洒家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些读过书的了。洒家自吃自己的酒肉关佛主鸟事,瞧你小家子气的模样,洒家又不白吃你的。咯,瞧洒家的宝贝。”说着从身后掏出了一个酒葫芦。

    阵阵酒香伴随着塞子一起离开葫芦嘴,往外飘,瞬间弥漫在两人之间,原来这个和尚却是要拿酒水来诓骗眼前的小孩。只见他嬉笑道:“小子,没喝过吧。洒家这个可是从佛主边上偷来的好东西。”说话间响起了两个吞咽声,一是那和尚闻着酒香自个犯了瘾,另一声却是傅彦生的。原来打渔结束后村里的男人们总会聚一块喝酒,他五岁那会就已经偷尝了其间滋味,只是家里管的严,每每总是只能舔舔酒杯过过干瘾,这一会见了一大葫芦酒竟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