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知晓天机 拜师崆峒(第1/5页)  天下未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是一条神奇的戈壁之路。

    它商旅不断,却又荒凉贫瘠。从古至今,也只有这条黄金般的丝绸之路,才会有这般富有与贫瘠同时存在的神奇景象。

    在这片戈壁上,此时正行着一辆马车,车中坐着3人,一老二幼。老者穿着一身灰白色的道袍,正和旁边的一位小道士低声交流着什么。两人身边,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似乎无法融入到两人的谈话之中,一直默默无语,只是愣愣地看着窗外,看着那永远不会改变的戈壁景色。

    老道对小道交代了几句,停了下来。他起身坐到沉默少年的身边,声音温和地,却有着一丝不容置疑地说道。

    “萧寻,你既然已拜入我的门下,本门的历史和规矩,你还是要了解和遵守的。”萧寻的思绪被老道的话拉回,正了正身,恭敬地听后者继续讲道。

    “为师道号‘飞鸿子’,修的是道家之学,现今担任崆峒山的掌门。我崆峒一派,历史久远,唐朝时已开山建派,早于少林、武当、峨眉各派。崆峒共分八门,名曰:飞龙、追魂、夺命、醉、神拳、花架、奇兵、玄空。每门皆十五套武功,各有所长。修炼难度以飞龙最易,往后递加。所以崆峒不同于其他门派只有一位掌门,崆峒共有着八位‘掌门人’,八人中,以掌门为尊,称为‘掌派门’也叫‘掌派人’。而一门,则记载着崆峒一脉最高深的武功,非武学奇才,不可领悟。所以,每当‘掌派人’驾鹤西去,其余7门掌门方可入玄空修习一年。学成者可登掌派之位,如7人均不得要领,则可推荐本门弟子,于第二年进玄空参学。如此,掌派一职则要空缺,直到下一位武学奇才诞生,参透,统领崆峒。”

    “崆峒一派建派虽久,但掌派人却屈指可数,且皆是大智大能之人。每当崆峒有掌派人出世,崆峒之名,必会威震武林,横扫江湖。”

    一边说着,飞鸿子有些出神,似乎在追忆崆峒曾经的那些大智大能的掌派人。两个少年坐在一旁,也听得出神,一脸向往之色。师父的话,也冲淡了一些萧寻对父母的思念,他睁大双眼望着师傅,似乎在催促他继续讲下去。

    “为师不才,虽位居掌门,与咫尺相望,但我年轻时作为‘奇兵大弟子’与后来升为‘奇兵掌门’两次有机缘进入参学,皆福缘未到,不能参破。现今我‘奇兵大弟子’也就是你们的大师兄,名叫齐洪,他天赋一般,但为人却憨厚单纯,练功又比其他人都刻苦很多。我常常在想,一门,玄奥无比,崆峒历史上从不缺天资过人者,为何只有那么寥寥几位参透?是否因为天赋好的人反而牵挂太多,顾虑太多。像齐洪这样的弟子,虽天赋不佳,练起功来,领悟较慢,但一旦领悟,长进却很快。所以十年前,我提拔他为‘奇兵大弟子’,让他入参学。谁知这小子还真沉得住气,总觉得自己功夫不到家,根基不牢靠,不愿浪费这次参学的机会,只是埋头苦练我的功夫。”

    “这10年间他比以往更加刻苦,武功大进,俨然成为了崆峒年轻一代的第一人。他一年前修习完我所有武功,找到为师,请求入参学,为师对他的这种做法,这种耐心是非常欣赏的,对他寄予厚望,命其斋戒3日,闭关!到今天差不多到了出关之日,为师云游一年,回到崆峒脚下。本想亲自接他出关,但在平凉耽误些时日,倒也不打紧,傍晚时分,我们便可回到崆峒,你也能见到你的大师兄了!”

    飞鸿子说着,老脸之上,不禁溢满了欣赏之情。但坐在一旁的小道士,却一脸地嫌恶。看来他对这位大师兄,并没有什么好感。

    飞鸿子看了萧寻一眼,犹豫了一瞬,指了指旁边的小道士缓缓道:“本门门规,日后自会有人给你细讲,但如今有一事,为师认为还是告诉你比较好。你这位宋师兄比你早入门两年,他当年入门时与你情况有几分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