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路遇难平事,不打不相识(1)(第1/3页)  胡为仗剑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萧思君与玉苏蛟二人自结伴上路以来,一路上且行且住,边走边玩,原本萧思君就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玉苏蛟又如同小孩子心性,对一路上所见的各种新奇玩意兴趣满满,因而二人也不急着赶路,一晃七八天过去,也不过行经了二三百里路程。

    一路上玉苏蛟虽然常有些小心思、鬼主意,好在都没有闹出什么大问题,萧思君也就都迁就着他了,二人相处算得上融洽。只是玉苏蛟在闲谈之时从未提过自己过去或家中的故事,萧思君自觉也有所隐瞒,便始终没有多过问什么。

    又走了两三日,这日正午刚过,二人用过午饭后,信马行到了一条林间小道上,让那穿过树荫的片片光斑洒在身上,倒颇有些惬意。这时候正是常人酒足饭饱后的午休之时,萧思君虽没午睡的习惯,但在这天朗气清之下,微风树影之间,也渐渐燃起了一股微弱的睡意,微微眯起了眼睛。

    “对了,念兄,说起来前面可是有名的去处,不知你是否知道穆家庄的名号?”

    正在萧思君快要闭上眼睛时,玉苏蛟突然向他搭起话来。听到玉苏蛟提到了“穆家庄”三个字,刚刚的睡意便瞬间一扫而空。他此时也来了兴致,便又抖擞起精神,问道:“玉贤弟说的穆家庄,可是人称‘当世三杰’之一的穆绍风穆大侠府上?”

    玉苏蛟点头笑道:“不错,正是‘南穆北赵中天赐,神州当世谁匹敌’的南穆——穆绍风。”

    萧思君听得玉苏蛟这么说起,不禁轻轻一笑,听他语气中那得意的意思,好似他与穆绍风相识甚久一般,然而想来他也只是听过穆绍风的名头罢了,恐怕从未见过穆绍风本人。

    倒是萧思君与穆绍风曾有过数面之缘。当年穆绍风、赵元龙与萧天赐三人是结义兄弟,曾联手共抗魔教,也因此得了“当世三杰”的称号,一齐受到了朝廷的封赏。魔教之乱过后,萧天赐回到真武门;赵元龙远走北疆,去了关外,如今极少回中原;穆绍风定居岳州,弃武从商,如今也是大富之人。自萧天赐失踪之后,穆绍风也曾上真武山拜访过几次,便是那时萧思君与他见的面。

    说来穆家的武艺,萧思君还想起了当年宗承师伯曾提起的一段轶事:穆绍风一身武艺尽属家传,名为“穆家剑法三十六式”,后来魔教之乱平定后,穆绍风在武林中名气如日中天,市井的说书先生们便常说起他们三杰的故事,但这“穆家剑法三十六式”的名字既显冗长,又不甚响亮,于是不知哪位说书先生便给这剑法加了个响当当的名号——“穆氏天罡决”,盖因那三十六招剑法正暗合了天罡之数,却不想几年过去,“穆氏天罡决”的名号人尽皆知,原本的“穆家剑法三十六式”反倒没多少人记得了。

    萧思君此时听到玉苏蛟提起穆绍风的事,便又勾起了这些往昔的回忆,心下想着:今日既然路过穆伯伯府上,自当去拜谒一番才是。正打算和玉苏蛟商量此事时,却忽听得玉苏蛟轻声急道:“念兄快下马,咱们去那边看看,似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萧思君张目远眺,确看见几个人影分为两拨,似是在彼此对峙,然而距离太远,始终看不真切。他听了玉苏蛟的话,两人一同将马拴在一边,然后施展轻功快速靠近人群,待距那两拨人十二三丈远的时候,便伏在草丛中屏息看着这一干人等。好在此地杂草丛生又长得颇为茂盛,将二人的身影几乎完全遮住。

    萧思君凝目细看,见东边一拨人共有十几人,带着数口大箱子,两人骑着马,剩下的都是步行,这十几人无一例外都是一身劲装,腰间挂着一口短刀,此时刀都已出了鞘;再看西边一拨,不过五六个人,都穿着玄色戎服,手持长剑,唯领头的一人身着紫衫,外罩一件黑色锦袍,手中长剑的金丝剑穗上还挂着一枚玉环,虽然年岁看来不大,倒也长得颇为英气,全然不像是个山间匪盗之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