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八章.两个故事(第1/2页)  三国之逍遥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前往下坯的路上,袁熙和周瑜单独交谈道:“大都督与孙将军乃多年好友,熙想请教一下,将来若是孙绍长大了,你将如何自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周瑜,孙权礼贤下士,将江东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确是一位明主,只是太过心狠手辣,就连自己的侄儿也不放过。

    周瑜犹豫了一下,淡淡道:“这是江东之事,还请丞相不要过问,瑜只是江东臣子,责任在于保护江东,发展江东。”

    袁熙听出了周瑜的言外之意,孙权只要能发展江东,自己便会支持,不会为了拥护孙绍而起兵谋反。原本想要借机令孙权怀疑周瑜,不过周瑜若是无心拥护孙绍,自己的处境便危险了。

    在一旁的大乔忧伤不已,叹道:“公瑾,难道你已经忘了在伯符临终前的托付吗?孙权如此无情,你还要一心维护他,你真的变了!”

    孙策临终前,周瑜未在身边,便让大乔转告周瑜,孙权若是容不下孙绍,让他一定要保护孙绍的安全,逼不得已之时,可以取而代之。

    周瑜忠于江东,自然不会自立,孙权所作所为虽然狠毒,不过江东众臣也能死心塌地拥护孙权,对江东的发展是有利的。

    面对大乔的质问,周瑜耐心地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瑜维护的是江东的基业,伯符泉下有知,定能理解瑜的苦衷。”

    袁熙更是不敢前往下坯,故意偏离话题道:“大都督对吴侯真是忠心耿耿,令人好生敬佩,不过熙想给大都督讲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兴趣?”

    周瑜没有想到袁熙要给自己讲故事,其中定有含义,不过也刚好打发时间,让他不知不觉进入下坯。只要将袁熙扣留在下坯,河北群龙无首,自己的大军便可以长驱而入,便耐心地听袁熙讲故事。

    袁熙开始讲第一个历史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大国,国号大明,老皇帝快不行了,可惜太子早逝,不知是该传位给皇太孙还是自己的其中一个儿子。

    最后,老皇帝决定选择自己的皇太孙,为了江山稳定,杀了一大批的功臣,以防将来小皇帝镇压不住这批大臣,于此同时将自己的权利分给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便能江山稳固。

    可惜,老皇帝去世之后,矛盾便出来了。儿子野心勃勃,孙子为了保住皇位,只能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大明国的王爷们一个个被剥夺了权利,新皇帝还算仁慈,只是收回权利,并没有下毒手。

    老皇帝的第四子,新皇帝的四叔能力出众,决定先发制人,从封地开始起兵。四王爷领兵之能根本不是新皇帝可比的,朝中无大将,成功夺取了皇位。

    袁熙向通过明朝的故事来告诫周瑜,孙权现在还需要你来保护江东,自然不会动你,一旦自己老了,定会为自己的儿子清除障碍,以防周瑜将来辅助孙绍,夺取自己的江山。

    周瑜何等聪明,自然知道袁熙的用意,巧妙地解答道:“可惜世人不知功成身退,非要等到狡兔死走狗烹这一步,当学范蠡携美泛舟于碧波之上,岂不逍遥自在,丞相以为如何?”

    袁熙见周瑜借机反劝自己不要过于迷恋权位,小心功高震主,叹道:“可惜天下未定,不然熙也将学习公瑾,退隐山林,过平静的日子。”

    周瑜可不信,故意道:“丞相不愧是百官之典范,瑜佩服。若是丞相有心过平静的日子,可将大权早日交给皇上,皇上经历种种磨难,定然会珍惜大汉天下。”

    袁熙故意叹道:“公瑾所言,熙又岂能不知,皇上天资聪慧,将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可是也需要有贤人相助,待皇上有能力之时,熙便可以放心退隐了。”

    周瑜正色道:“皇上身边未必没有贤人,只怕丞相口是心非,舍不得荣华富贵,抑或别有居心,莫非真如传言一般,丞相有不臣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