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高我低(第2/2页)  边地疏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机动性方面,伊军的7坦克要好一些。毕竟美军1a坦克是重型坦克,有60多吨,7坦克只有40吨,跑得要快一些。”

    “战损率相差多少?”于静爸爸还在追问。

    “好了,好了,别再讨论坦克大炮了。”于静妈妈说,“快尝一尝烤鸭吧。”

    “哦,好,吃饭,吃饭。”于静爸爸像是找到知己,谈起军事装备就没个完。

    刚吃了几口,于静爸爸又问:“穆,你现在在部队还有打枪开炮的机会吗?”

    穆子旭夹了一口菜,还没塞进嘴里,他又放下了,说:“我们不打枪,就打算盘。”

    “和平年代,打算盘比打枪好。”于静妈妈笑着说,“来,穆,吃肉。看你瘦的,多吃点。”

    于静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会儿看看房彪,一会儿看看穆子旭。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

    谈起军事装备,穆子旭插不上嘴,他向来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平时关注也不多。

    此刻,他感到自己有点多余。不过,于静妈妈倒是对他挺好的。

    “房,你们那个装甲兵学院在北京哪一片?”于静爸爸问。

    “在丰台区,卢沟桥附近。”房彪边吃边说。

    “卢沟桥,‘七七事变’那段历史,真是令人扼腕。”于静爸爸说,“房、穆,我想请教一下你们两位军官,对于卢沟桥事变发生时,主政平津的9军军长宋哲元的功过怎么看?”

    穆子旭和房彪相互看了看,谁也没有先开口。

    “穆,你是中尉了吧,你先说说。”于静爸爸说。

    “这段历史,我了解不深。”穆子旭说,“记得《中国革命史》课堂上,老师说,9军各部队将领及基层战士抗战态度坚决,作战英勇,有长城抗战时的作风,尽到了抗战守土的责任。”

    “嗯,嗯。”于静爸爸点点头。

    “但是,军长宋哲元就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呢?”

    “宋哲元对抗日的态度比较暧昧,企图依靠谈判平息事端,却中了日军缓兵之计。在七七事变发生后,他不让中央军进入华北抗日,致使平津过快沦陷,对全国抗战局势的恶化有难以推脱的责任。”

    “我不这么看历史。”房彪说。

    “哦,房,那你以为呢?”于静爸爸问。

    “宋哲元所领导的冀察政权对中央政府的政令大体上是奉行。对日本则只是敷衍。在他主持冀察政务委员会期间,一直将亲日分子排斥在外。七七事变爆发后,9军顽强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将军、1师师长赵登禹将军战死,能说宋哲元不抗日吗?”

    “宋哲元就是一个军阀,他首鼠两端,为的是保住自己‘华北王’的地位。”穆子旭说。

    “平津失守,华北沦陷,那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宋哲元一人之过。”房彪说。

    “嗯,嗯,房的这个观点有意思。”于静爸爸说,“但是……

    “老于,可以了。这么多好吃的也挡不住你的嘴。”于静妈妈说,“我们今天不是要京师论剑,你也不是主持大局的武林盟主。”

    (下一章:《于心不甘》)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