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每逢佳节(第1/3页)  边地疏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黎凤原本按照黄闰的嘱咐,前往库拉行署驻迪山办事处,去买当天的长途汽车票。

    刚到办事处门口,就被一个看起来很斯文的年轻人拦住。

    那人声称,他也去库拉,正在寻找同路人,而且他在另一个客运站买的车票比办事处的车票便宜,办事处的长途车到库拉是10元,那边的车票只有八0元,还是半卧。

    黎凤看那人说话很坦诚,不像骗子,就跟他去了火车站广场。果然,那里有很多的长途车,发往西域各地。

    那人帮黎凤把行李箱装上一辆大巴车顶,带她上了车,随后就消失了。

    黎凤一看,哪里是卧铺车,纯粹就是最普通的排椅公共汽车。

    她不想坐这车了,准备下车去,可是,已经晚了。两个满脸络腮胡须的人站在车门口,催促她买票。

    黎凤说:“我要坐的是卧铺大巴车,从这儿到库拉市1500多公里,这硬座怎么受得了。”

    售票人说:“这就是半卧车。”

    黎凤说:“明明是硬座,怎么是半卧呢?”

    售票人说:“西域的长途车就两种,能躺下睡觉的,叫全卧车;不能躺、只能坐的,叫半卧车,这就是半卧。”

    黎凤不想坐这车,但是她看到那两人腰间挂着刀子晃来晃去,她就不敢多说什么,乖乖地买了票坐下。

    第一次来西域,她的心里惴惴不安,后悔自己不该为了省点钱,竟然上了“贼船”。

    车辆出发前,四十多个座位已坐满,整个车内绝大多数是西域当地人。

    大巴车驶出迪山市,缓慢地在山谷中爬行。

    黎凤开始有些紧张,后来她发现,那些少数民族同胞都挺好的,路上买了甜瓜,还分给她吃,慢慢地就不再害怕了。

    这辆车内的座椅设计很不合理,是那种长条革制的硬板座椅,坐一个多时,屁股就难受。座椅的前后排空间极,后排座上的人,膝盖几乎要顶在前排座椅的靠背上。

    就这样,摇摇晃晃地走了一天。

    次日,大巴车在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停下了。司机说,他们不去库拉市,只去和金市。

    和金市与库拉市在两个方向,从三岔口分开,一个向东南走,一个向西南去。

    车上大部分乘客是往和金市去的,只有五名乘客是去库拉的。

    车主不愿为这五个人绕行,他要将这几名乘客转手‘卖给’另一辆专门去库拉的车主。

    但是,等了很长时间,过去了好几辆车,乘客都是坐满的,没有车主愿意接手。他们就一直在那里等待。

    由于语言不通,黎凤也不敢抱怨。直到半夜,才等到一辆前往库拉的车。

    黎凤从原来那辆车顶上取下行李,搬到另一辆车上。

    这辆车里,人基本坐满,只有四个空位子,位置还不好。其他几个转车过来的人抢了座位。黎凤没地方坐,司机给她找了一个板凳,让她坐在过道中间。

    途中无谓地耽搁了七八个时,凌晨才到库拉。

    黎凤讲的故事,让陈默想起自己当年第一次坐汽车到库拉市,也是遭遇了一番波折。

    那时,陈默的经历比黎凤今天的经历更曲折。

    一路上遭遇车辆故障、被车主“倒卖”、行李丢失等惨状。从迪山市到库拉市,整整走了三天。

    如今,陈默来民乐县已经两三年了,从迪山到库拉的长途客运状况仍没有多少好转。或许只有等铁路通了,才会有所改观吧。

    黎凤的遭遇,让团政治处的同事们虚惊一场。

    ……

    如果考虑时差,西域的除夕,或许比内地来得晚。

    尽管年味没有内地那么浓厚,但在军营里,战士们还是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