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薛三的心事(第1/3页)  风起幡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见晚饭时间将至,薛福祥来叫晚饭,众人也确实有些饿了。今天小餐厅里,坐席上只有薛三爷和盛葆霖两人,推辞不过,盛葆霖便坐了主位。其余人则安排在大餐厅里用餐。

    小餐厅里的菜是精心安排的菜单,由薛美秋和其母——薛三爷的姨太太宋碧荷一起在厨房烹制的。九菜一汤,每道菜的分量都小小巧巧,但颇具浙江菜特色,尤以一道看似普通的鸡蛋让盛葆霖大呼过瘾。

    这道菜用道光年间的官窑粉彩小碟子端上来,每人一碟,乍一看碟中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鸡蛋,仔细一看,也只是蛋顶有一个小拇指粗细的小孔,其他未见古怪之处,但敲开鸡蛋,剥掉蛋壳,才发现里面大有乾坤。一口咬下去,更是美味四溢,令人食之不忘。此菜名叫“脱胎换骨”,是绍兴的一道名菜,选择上好的、个头匀称的鸡蛋,用钻子在鸡蛋顶上钻一小孔,然后翻转过来,让蛋液悉数流入碗中,在碗里放上切成碎末的虾肉、香干、咸笋尖,加盐、香油与鸡蛋充分搅匀,然后再用一个极小的漏斗把蛋液灌进去,随后用一块小小的、薄薄的面皮封住小孔,放入蒸锅,蒸熟后,去掉面皮,装盘上桌。这一道脱胎换骨费工费力,对功夫、食材、火候的要求都极高,但菜式奇特、味道鲜美,也只有像宋碧荷这样喜欢烧菜、又心细如发的人才能烧的如此精妙。

    原本,薛美秋的母亲本是一个平常小户人家的女儿,性格内敛,温婉可人,面貌也沉静甜美,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机缘巧合因一道菜与薛三爷结识,后纳为姨太太。嫁到薛家后对薛家内外的事务不争不抢、不闻不问,却因薛三爷家底颇为殷实,又是好吃之人,宋姨太便有钱有闲采购各地食材、研究各色菜肴,多年下来,手艺越发精湛,成了一位真正的烹饪高手,每次薛公馆有重要的宴请,宋姨太都要亲自下厨做几个拿手好菜,可巧的是女儿薛美秋也爱做菜,跟在母亲身边学了不少厨艺。

    看得出来,盛先生虽是上海滩大人物,见惯大场面、吃过不少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但就这吃喝的“考究”二字来说,薛公馆却是别处难以比拟的。一桌精美独特的浙江菜、再配上薛三爷珍藏的二十年的绍兴加饭酒,两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二人都很尽兴。

    饭后,盛葆霖及谢家公子一行五人将入住杭州嘉加旅馆,准备次日带着谢绍唐的儿子、儿媳回上海。

    临走前,盛葆霖向薛三爷递上一张名片,说:“三爷,欢迎您方便时到上海来游玩,到时候一定来找我啊。”而薛三爷则将自家的秘制龙井茶赠了一罐给盛葆霖。

    将盛葆霖送至薛公馆门口,一番道别后,看着盛葆霖的车渐渐驶远了,薛三爷一行转头回到薛公馆。

    晚间,人群既散,薛三爷来到书房,薛福祥永远都是那样忠诚、不离左右的陪伴在薛三爷身边,而且他又是那样的能干、那样的了解薛三爷。今天的一切都很圆满,可薛三爷眉头略蹙,叹了一口气,说:“福祥,我在想一件事情呐……”

    “老爷,今天事情很圆满,您这还有什么心事?”薛福祥问。

    “福祥啊,我在琢磨小风啊。”薛三爷回答道。

    一向沉稳的薛福祥,试探地问:“老爷,您是在琢磨小风的……”

    薛三爷却没有回答,他拿出名片,说:“噢……对了,你先来看看盛先生的名片。”

    薛福祥上前一步,拿起桌上的名片。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名片,约莫3寸长、2寸宽,米白色的挺括纸张,厚实坚韧,看上去很平整,拿在手里摸一摸,却能感觉到纸上有着凹凹凸凸的细纹,整张名片没有头衔、官阶,更没有地址,只有毛笔蘸着亮闪闪的金粉,由盛葆霖亲笔所书三个字“盛葆霖”。

    “盛先生这个名字,是专门练过的吧。”薛三爷说。

    “这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