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8章 武昌建制(第2/2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密副使,正三品,负责军中机要、参谋、作战事宜。

    黄应运为王府主薄,顾炎武为左右长史,正三品,负责机要、公文往来。

    任命严锡命为四川巡抚

    江鼎镇继任云南巡抚

    詹天然为贵州巡抚

    刘体纯为湖北提督

    袁定为湖北布政使兼任武昌知府,正三品。

    任命为龚完敬吏司侍郎,严似祖为礼司侍郎,宋士慧为工司侍郎,母俊为民司侍郎,赵荣贵为兵司侍郎……

    随后,确定官职,根据所辖地域,人口,财富,巡抚一般在从二品到正三品,知府一般在正四品到从五品,知县一般在正六品到正七品。

    军中总兵为二品,副将为三品,参将为四品,游击为五品,千总为六品,把总七品,大队长八品,中队长九品。

    总兵除了设立佥事辅佐官员外,还需建立军政科、参谋科、训练科、后勤科,其科长为六品,各科除了有1~名副科长为7品官员之外,其他多为八品参谋。

    副将、参将、游击除了建立镇抚这一辅佐官员外,也建立军政科、参谋科、训练科、后勤科,各科官员品级比起总兵降一级。

    ………。

    正如过去所说那样,在明朝各个亲王府就是一个缩版紫禁城,整个楚王府(现在应叫平辽王府)面积相当于半个武昌城,杨昭将王府长官司、枢密院分别放入承运殿左右两侧的十多个偏院落里面办公。

    杨昭将湖北治所改到汉阳府,过去巡抚衙门改名为左相府,布政使衙门改名为右相府,都指挥使衙门改为都督府,巡按衙门改名为御史衙门而已。

    杨昭令礼司、吏司与各衙门一道制定各衙门组织条例,确定各衙门主要职责,大致人员编制。

    经过半年多运作,各衙门职司基本上已经明确,杨昭希望通过表格、文书固定下来而已。

    当然,杨昭不会像过去那样将各衙门结构,官吏数量搞得一成不变。在承运殿举行的政事会议上,听到这项重大政策宣告,礼司侍郎严似祖一听,摇头道:“王爷,自古以来只有文举人、武举人之说,王爷怎么今天搞出一个工举人,这,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考虑到过去朝会制度华而不实,每次会议将有关无关的大官员全部招来,如此下去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杨昭借助前世各种会议管理方法,形成新的院部司会议制度,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之外,还包括:“

    各司每天早上八点点卯,由侍郎召集本司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安排当日工作。

    王府逢单日上午召集左右长史、御史与相关部司的侍郎、郎中讨论有关政务。

    王府逢双日上午召集左右国相、都督府左右都督,枢密院正副使,御史府、长官司、兵司讨论有关军情事务。

    左右国相每天下午召集各司侍郎与相关的郎中、员外郎讨论有关政务,落实王府有关会议决议。

    王府每旬第1天举行大朝会,宣布各种决议、事项。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