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4章 读书人的出路(第1/3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出去来的题目,钱邦芑大为惊讶道:“王爷,过去科举考试要考贴经、诗赋啊,怎么这次没有考这两科呢?”

    杨昭笑道:“钱副使,我了解很多乡里穷秀才,他们除了教书之外根本没有一技之长,有的生活更是落入赤贫之中,令人想起每每扼腕叹息不已。

    诗赋虽然非常优美,但你也知道,诗圣杜甫流落民间衣食无着,诗仙李白也是命运多桀。因此对诗赋是可遇而不可求,若想苏轼那样文章写得好又有治国方略的当然最好,若是没有这个,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吴兆元看着这些题目道:“王爷,如此观之王爷准备改变科举制度陋习,改变朱熹理学,向王阳明的心学转变,向孟子转变。”

    杨昭笑道:“吴长史目光如炬,洞察秋毫。就像范长史虽然只是举人出身,但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需要啊。我只是想选拔像范长史这样的人才啊。

    如果官员不知道当下法典,如此怎么能够治理一方百姓?若是官员不知道简单算学,那不是为下面吏所欺骗?若是官员不知道十二节气,不知道简单的物理、自然知识,如何能够调剂四时呢?”

    范文光是举人出身,曾经在户部担任正五品员外郎,听杨昭如此说连连笑道:“王爷,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知行合一选人虽然非常好,但是很多人员对算学,对物理颇不了解,如此选人颇为困难啊。”

    杨昭笑了笑,说道:“这样吧,这一次算学、物理这次相当于过去一门吧。另外,对那些算学、物理过不了的,虽然可以授予其举人身份,但直到在官吏培训堂培训合格后,方可委派官职啊。”

    听杨昭如此说,众人连连点头不已。

    很多人一进贡院,看到根本不是自己复习的四书五经,而是纵横学,而是史记、资治通鉴等著名典故,在贴经墨义时一个个抓耳饶腮,不知如何解答。

    在策论时政的时候,很多世家子弟由于颇为反对新政,如此只知道新政的坏处,在解答时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

    而算学更是如此,很多人根本不熟悉简单计算方法,很多人不能简单计算各种田亩面积,税赋数字。

    在考察物理的时候,情况更是让人不堪入目,一些世家子弟难十二节气,那个节气要做那些事情都不知道。

    料想科举失败,一些人准备再接再厉,不是说帖经,墨义,策问范围从四书五经扩大到战国诸子,扩大到史记、资治通鉴与宋史吗?既然如此,只要再接再厉加一把劲下次就可以高中了。

    算学,物理学虽然比较困难,但只要向账房先生请教,只要多翻阅几本杂书,也不会有太大困难啊。

    但另外一些人则不这样看,自己复习四书五经颇费时日,现在居然考的另外的东西,刚刚考试完,王志道就感到颇不服气,带着十多个同好来到平辽王府请愿,声言这次考试不公。

    在其带动下,周围观望、看热闹的那可以说人潮涌动。

    听到有人闹事,吴兆元、范文光一想大概是科举考试引起的,这帮人过去熟读四书五经,现在眼看考试无望当然会心生怨恨。

    杨昭听说后,让大家全部进入王府广场,也就是过去承运殿大门侯着,自己穿好衣裳之后带着两三个随从来到广场。

    看着前面跪下十多个秀才,旁边站了百来个,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有的相当于台湾那帮占领立法院的学生。

    杨昭笑着说道:“哦,你们这里有七八个人,还有那些想陈清的?本王向来宽宏大量,只要陈清,只要是一个个说,本王一律不予追究。

    听杨昭如此说,又跪下了0多个,杨昭笑了笑,令书吏推来一个白板,笑着说道:“这样吧,你们一个一个说,不要说重复话,书吏会一一记录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给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