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 瘟疫是鞑子传播的(第1/2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外面巡视了7天,看到各地疫区已经基本隔离,在军队强力进驻之下,郎中医官纷纷进驻疫区,如此没有扩散看来。

    一路之上,杨昭感叹当时为生环境的恶劣,民以食为天,很多人将人工粪便人工肥料堆积在房子周围,由于生活艰苦很多民众喜欢吃生的东西…。

    针对这些陋习,杨昭以防止瘟疫戾气产生为由,制定卫生十大要求,规定人工肥料需远离住址10米,规定在疫区不应喝凉水,规定吃饭前后要洗手等十大要求。

    虽然规定了这十条,但为避免出现苛政猛于虎等现象,除了疫区不喝凉水硬性规定之外,其他的只是通过《大众旬刊》宣导而已,希望通过这种宣导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为生习惯。

    但一路上对检测手段之落后杨昭感叹颇多,一个人是否体温过高医生只能凭借主观感觉,而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可以通过什么仪器测量。

    回到成都之后杨昭立刻召见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与十几个玻璃工匠,先是谈起伽利略,接着问是否有什么东西可以测量温度的。

    利类思眉头紧皱,这个手握大权的总督怎么对他们的上帝不感兴趣,对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呢?本来有心拒绝,但为了获得传教自由,搜肠刮肚之后说道:“大人,我们伟大的伽利略先是就做了一种可以测量温度的东西,我记得书上有这种图像,要不我让人拿来看看。”

    杨昭笑着点了点头,在这半天这两个传教士一再鼓吹上帝的伟大,耶稣的仁慈,谈起十字军东征,谈起意大利,葡萄牙的航海技术,搞了半天才将书本拿来。

    杨昭看着图片,听利类思讲起温度计工作原理,原来伽利略在上个世纪已经制造了温度计,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看到这个杨昭暗自佩服欧洲工艺,但既然而然的找到其中弊端,那就是水的膨胀系数太,而前世很多温度计是用酒精加水制成,当即对招过来的工匠说道:“洋人这个东西非常有趣,但水随着温度变化体积变化不大。

    大家要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酒精配上一定水后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你们帮我查看一下,找到最合适的配比。

    你们那个帮我做一个,下面用一点的玻璃泡,上面装上一根长长的细管子,这样的话随着温度变化,酒高度就看得非常明显了。

    大家试试,做好后交给我,我会重赏。”

    众人早就知道杨昭对工匠颇为看重,火器局、火药局那些工匠有的已经被提拔为正七品的官职,这可是与知县同一级别的,如果自己做出大人满意的东西,不但重赏,还有说不完的荣华富贵。

    现在听杨昭说起,大家纷纷点头允诺。

    而就在这时,董嫣妮满脸含泪跑来,看到杨昭跌跌撞撞的倒在地上,杨昭大惊,问道:“嫣妮,什么事情,看,看将你惊得?”

    董嫣妮满脸泪水到:“相公,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杨昭将其扶起,说道:“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你说说,什么事情吗?”

    董嫣妮叹息道:“自从进入成都后妈就隔三岔五的到青羊宫上香,保佑你等平安,今天早上妈早早的赶到青羊宫,突然身体不支,跌倒在青羊宫里面。

    现在城里不是闹瘟疫吗?医官跑来一看,当即断定是瘟疫,不让走,要进行隔离,与随行的丫鬟吵起来,求你拿拿主意啊。

    杨昭站起来,沉思片刻说道:“现在闹瘟疫,我最担心的是老人与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