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砍马腿(第1/3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刚刚歇下来,在一个佐领(牛录额真)带领下一个牛录的鞑子冲进村子里面,准备强迫当地民众给自己做饭做菜犒赏自己。

    但令众人吃惊的是整个村落死一般沉寂,牛录找了半天连一个人影就没有,听到这里,鳌拜感到不对,急忙跳上战马,令前锋变后队,大家向李国英营移动。

    后队牛录刚刚走出村子,突然地面上响起一声巨大的惊雷,,冲天火焰冒起,弹丸四处横飞,周围,米远的人多被弹丸所伤,爆炸所激起的飞沙走石打在周围4,5米人身上。

    就在众人感到惶恐的时候,大道上接二连三的发生爆炸,炸死炸伤数十人。

    就在众人处于一片惶恐之中,四周喊杀声四起,鳌拜抬眼望去,只见约超过三千余人突然从后面杀来(绵州方向),鳌拜暗叫不好,想不到对方竟然抓住自己孤军深入的特点以数倍的兵力来围攻自己,而自己援军则在二十余里开外。

    看到忠勇军杀来,鞑子浑然不惧,参领希尔良一声吆喝,率领四五百骑迎过去,希望能够挡住忠勇军,而鳌拜率领数骑冲到最前面,一组织大家突围。

    鳌拜骑在战马上,远远的看着前方爆炸声此起彼伏,马背上的骑士不断被地雷炸死炸伤,看到地面上坑坑洼洼的,鞑子骑在马背上茫然无措。

    鳌拜内心一惊,想到年轻的时候在蓟州曾经遇到过汉人地雷,风闻那是大明戚继光所造,人马经过后常常发生爆炸,炸死炸伤众人,在年轻的时候鳌拜及其同伴多次吃明军地雷的亏。

    是的,在明朝末年汉人地雷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在南宋初年(110年)金国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到了明朝初年(14世纪要),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据141年焦玉所著《火龙经》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

    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由于事起仓促,杨昭在金牛道上埋了100多枚机索地雷,由于数量较少,只是想通过这种火石地雷震慑鞑子军心,延缓其逃跑速度而已。

    因此在鞑子经过时杨昭没有放上机索,鞑子在村里休息的时候杨昭派出百余人佝偻着腰接上机索,以设置了这片机索地雷阵地。

    按照计划,杨昭本来准备在鞑子出了石庙子后再率领忠勇军从道路四周杀出来,如此依托两边山峰掌握地形之利,如此大败鞑子。

    谁料到鬼使神差的鳌拜竟然在石庙子村里面休息,用望远镜看到鞑子在石庙子村里歇下来后杨昭害怕伏击计谋暴露,一面令刘豹、温自让营发动攻击,令已经摸到流寇身后的王复臣营、王树极营侧击鞑子。

    看到在金牛道上约千余忠勇军挡住去路,鳌拜令佐领诺敏指挥一个牛录下马破坏这讨厌的地雷,两个牛录尾随其后攻击,而自己则率领大部以通过路包抄忠勇军侧路。

    鳌拜率部刚刚绕过几个山坡,突然看到数千忠勇军在虎蹲炮、佛朗机炮支援下,火枪中队的抢占两侧山坡掩护,步兵中队迅速的用三轮车、刀车拦住道路后,然后用弓弩对冲过来的鞑子进行还击。

    看到忠勇军各司局迅速的抢占主要山道,鞑子自恃骑射天下第一(蛮清人自吹自擂),在远处用弓弩还击,但大家骑在战马上面,不可能像在平地上拉满弓箭瞄准后射击,如此距离相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