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税收分成(第1/3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昭笑道:史大人,不需要激动吗?到时候我们驱逐张献忠后,我保证顺庆府上缴那样多财物嘛,过去我们顺庆府每年上缴到户部万两纹银,我保证分文不差的缴上去就可以啊。

    史大人,这于国于民都有利的良方你怎么反对,难道你与张献忠狼狈勾结,准备破坏…

    范文光连连咳嗽两声道:大人,史大人忠于国事,怎么会这样?大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分配,县里面是不是多了一点?

    杨昭摇摇头,说道:范大人,一点也不多,以仪陇县为例吧,大家看看:

    加上一个守备局,仪陇县每年开支至少在4000两纹银(查资料,有的人蛮清同治年间陕西紫阳县知县与105人领俸禄八00余两,东方以为谬,在蛮清知县一年养廉银就有400~100两纹银,而在明朝,正七品知县俸禄为10八担,正八品县丞俸禄为八0担,正九品主薄为60担,再加上增加的专职乡里长,如此开支足足达到4千两纹银之数)

    我们现在再看看他一年收入,田赋方面秋天有1万担水稻,春天有14万担麦子,若再加上官田收入,一年可收粮八万担,如果像往年那样只征收到八成,他们可以余下1成,也就是八00担粮食。

    而大家都知道,今年春天稍稍加强征收力度,就足足征收了八成5,如此就可以余下400担粮食。

    仪陇有9万多人,每个丁赋征收5钱银子,再加上商赋,如此每年至少能征收1万两纹银,县里留成成,这足足有000两纹银。

    如此只要不出现什么大的灾荒,仪陇县衙可以有5100两纹银的收入,扣除各种行政开支,能够余下1100两纹银啊。各位,这还是没有对豪门大户征收商业税,没有征收所得税,这还是粮赋只征收到八成5,丁赋征收到6成的时候,如果经济好转,如果商赋、所得税到位的话,仪陇县足足可以结余千两纹银啊。

    范文光深吸一口气道:轩轾,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你现在可是顺庆知府,参将,统领一府的知府,统领万余人马的将军,你一年就拨给仪陇县这样多财物,很多人听了绝对会痛骂你的啊。

    杨昭哈哈一笑,摇头道:范先生,没事。正如我刚才所说税赋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税赋用在民众生上,民众又有谁骂我呢?

    大家想想,仪陇虽然地处嘉陵江上游,但很多地方就是靠天吃饭,我简单看了看,就拿钟家沟来说吧,若是在10亩的水库,足足可以灌溉下游千多亩田地,足足可以将下游00多亩旱地改造成水田,你们想想,如此不但保证民众旱涝保收,而且还增加衙门收入,何乐不为?

    范文光惊异的看着杨昭道:大人,若征发当地劳力,修一个水库最多耗费00百两纹银,但即便这样,县衙还有很多纹银盈余啊。

    杨昭哈哈一笑,看着范文光道:范同知,各位,这个税赋主要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你们贪了你们奢侈生活花掉了,即使征得再少民众也会说多。

    但如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征收上来的税赋绝大多数用于改善民生,即使征收再多民众也不会说多。

    去年我看了下,若要论修水库,基本上每个里都可以修一个、两个,你想想这需要多少银子?

    还有,很多道路失修,有的河道每年都淹死了人,若是稍稍改建一下,修一座桥,民众就不会淹死了。

    还有,抚恤孤寡,现在每年都在死人,民间留下好多孤寡,这些都需要抚恤啊。

    还有,发生的灾荒,大家不必报到府上,若是县里面有一点钱物,也可以赈灾啊。

    你们说说,这些需要钱不,现在给每个县盈余1100两纹银,我还担心不够呢。

    众人一听,一片哗然,俗话说雁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