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坚守还是撤离?(第1/3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昭关注这些,而董克治完全不一样。

    寨子顶一战最后虽然惨胜,但义军前前后后伤亡两千多人,这些人的后事他不会不管,咬着牙,战死者每人发放10两白银,这可足足两万多两白银啊。

    流寇遭到如此惨败,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自己董家湾保不住了,那些家丁、仆人、丫鬟必须遣散,虽然他家大业大,但募集军队需要钱,现在遣散军队也需要钱,怎么办,只有卖地卖房子,变卖家产,毁家纾难,如此才募集到万两白银,发给众人。

    这天杨昭巡视城门一圈之后,早早的回到旧县衙,看见刘老太搭了一把椅子坐在县衙前面,双眼正迷茫的看着忠义祠,看见杨昭走近后,叹息道:兴民众苦,亡民众苦啊。想不到三百年后,这个钓鱼城又将血流成河啊。

    杨昭尴尬的笑了笑,凑近道:伯母,王坚、张钰两位将军独守钓鱼城,功在千秋,但伯母,你知道他们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吗?

    刘老太摇摇头,说道:你不要乱说哦,两位将军那是天上星宿下凡,能有什么不足?

    由于千总任命书还没有下来,再加上杨昭已经委任了四个人担任把总,如此大家见了杨昭,就改称将军,避免尴尬。

    杨昭拿了一个凳子坐下道:哎,我们汉族,做任何事情都是守。你看吧,杨六郎是守三关,王坚、张钰两位将军是守钓鱼城,戚武毅守卫三边,就是董兄也是守祖宗家业。

    伯母,你说说,除了守之外,我们还能做一点什么?我们能不能不守,而是去攻,就像岳武穆那样去攻,去收复二京,迎回二圣?

    三人茫然的摇摇头,旁边的董嫣妮笑道:你啊,满脑子奇怪想法,你若是守住钓鱼城,我们就知足了。

    杨昭正准备解释,突然远处扬起一阵灰尘,定睛一看,正是杨昭派往巡抚衙门的信使与一名穿着红袍的大明官员。

    杨昭整理了一下衣冠,内心琢磨道:在七月十七号自己就派出信使携带书信前往拜见巡抚龙文光,拜见总兵刘佳印,到现在十天过去了,怎么现在才有音讯。

    派来的官员叫做刘世铉(本来是永川人,起兵抗击张献忠,被杀)武生出生,现在在总兵刘佳印帐下听用,大家见礼之后,刘世铉向杨昭一揖道:龙巡抚与总兵刘佳印正率兵驰援d,在大英县的时候听说将军大败流寇,斩获颇多,甚为高兴。

    龙巡抚说中这钓鱼城扼三江之要津,阻流寇北患之咽喉,将军大败流寇,功勋卓著。所请除了一一获准之外,特委将军为千总,归总兵刘佳印所辖。

    这次除了委任将军所提出的镇抚、百总人选之外,巡抚大人,总兵大人还特的委任卑职为镇抚,在军中听用。

    听到自己升官了,随同赶来的众人喜形于色,一个个大笑不已。有的接过所授印绶,连连惊叹不已。

    杨昭表面上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内心则认为理所当然,在乱世有枪就是娘,自己目前收编了千余人马,兵强马壮,连挫强敌这些上官招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横加阻拦呢?

    再说了,张献忠两天之内占领重庆,整个四川大明官军支离破碎,兵马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四川巡抚的龙文光对送上门的不可能无动于衷。

    为了证实这一点,杨昭试探道:刘镇抚,将给巡抚大人写了两份公文,不知道第一份公文巡抚大人看了没有?

    刘世铉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哈哈笑了笑后,回答龙文光看是看了,只因为军务繁忙,还来不及回信,第二道公文就来了。

    试出结果后,杨昭连连点头,笑道:自己一个个的把总,千总过去就忙得头晕脑胀,何况巡抚大人他?现在可好,有刘世铉、董克治两位镇抚帮助自己,如此自己肩上压力顿然减轻不少。

    众人大笑,刘世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