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请救兵(第1/3页)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董家湾大宅子里面,目送胞兄率领义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之后,看做空荡荡的大宅子,董嫣妮整个心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母亲刘老太,嫂子何氏更加精神恍惚,在丫鬟陪伴下,整个人常常走神,时不时叫着董克治的名字,整个家里仿佛缺了什么的。

    看到母亲、嫂子这个样子,董嫣妮连连摇头,一面安慰他们,兄长乃县里面有名的武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再加上身边有几十个忠心的家丁、护院保护着,说什么也不可能出事。

    母亲刘老太则摇摇头道:丫头啊,听说那些流寇都是深山妖孽转世,杀人不眨眼啊。你哥哥虽然厉害,但现在招惹了他们,如果一做起道法来,那怎么办呢?

    看到母亲没头没脑的说不停,连嫂子何氏都听不下去了,连连劝诫,这些都是隔村那个王老太骗人的鬼话。

    如此娘三个你一言我一语,时间还过得蛮快。

    但到掌灯的时候,董嫣妮看见家里情形就有点不对了,家丁、丫鬟先是窃窃私语,生怕这几个主子听到,一打听,晴天霹雳,义军兵败,董克治生死未卜。

    一时之间,整个董家湾哭成一遍,这次义军可以说以董家湾护院、壮丁为基干召集起来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啊,若是兵败,整个董家湾家家户户都要披麻戴孝啊。

    人们躁急不安,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连夜赶到董家大宅,哭成一遍。

    听逃回来的董三他们几个详细描述兵败过程,听到流寇几万(中国人喜欢搞虚的数字)赶来,义军兵败如山倒,大家纷纷夺路而逃后,整个大厅哭声此起彼伏。

    刘老太迷信虽归迷信,但还是见过世面,望着泪眼巴巴的众人道:各位乡亲,不要哭了,哭能解决问题吗?

    大家想想,董三他们能逃回来,你们家的难道不能逃回来吗?董三,你说说,少爷到哪里去了?

    董三一边擦着眼泪水一边说道:回老太太,少爷派我等攻打车阵,兵败的时候的没有与少爷走到一起啊。

    我们四处逃跑的时候,看到流寇正往寨子顶方向追,听隔村的四娃子说少爷他们好像逃到寨子顶去了。

    寨子顶,那不是过去土匪窝吗?一些到过寨子顶的家丁面露喜色,声言这个寨子顶山势甚险,流寇即使三头六臂,短时间也难以攻破寨子顶。

    众人仿佛看到一线曙光,董老太连忙差人去请隔村的四娃子,又有几泼人逃回来,到深夜的时候,基本确定董克治等人兵败逃到寨子顶。

    基本能确定大家还活着,听到这里众人长舒一口气。

    如何营救大家?大家认为只有求杨昭一途了,董克治毕竟与杨昭又八拜之交,到现在义兄生死未卜,出于道义,责无旁贷吧。

    何氏回忆道:各位乡亲,听少爷说这个杨昭颇有大才。寨子顶那两百个俘虏,杨昭半天就询问、审判完成,且判得周围乡邻连连伸大拇指称赞,各位乡亲,只要杨义弟念在八拜之交,没有见死不救的。

    吏出身的老管家刘老伯摇头道:少奶奶,各位乡亲,话虽如此,但今天誓师的时候,杨把总来给少爷送行,少爷装作没有看到,对杨把总爱理不理的。

    在那之后,姐竟然送人家胭脂,你们说说,这个杨昭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心理会痛苦吗?会实心实意的救少爷吗?

    再说了,他们官场上那帮人与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一样,笑里藏刀的多着呢?

    看到众人瞪着自己,董嫣妮满脸通红,几欲哭出声,低声道:哎,怪就怪吴文远那个天杀的,向兄长献什么计策,遣将不如激将,要兄长不要理那个杨把总,要我给他送什么胭脂。

    刘老太一听,颇为恼火道:哎,你们这帮人啊,别人好歹也是一个朝廷命官,也是七品把总啊,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