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滚(第1/2页)  错身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膺现在是意气风发,他迈着方步,带着由太学生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在正对朱雀门的大街上。

    由于人数太多,连横冲直撞的缇骑们都不敢阻拦,他们只能躲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大队的太学生们喊着口号向前走去,顺便分出一两个人回司隶校尉府报信。

    不过,当缇骑回来的时候却被挡在了大门外,他被告知,几个洛阳城的大佬正在司隶校尉府里面开会,暂时不能通报。

    所有司隶校尉府数得上的人,现在全都在场,就连朱宇都被请了回来,不过只是尸体,他的胸口上插着一把明晃晃的直刀,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天花板,还真是死不瞑目呢。

    曹嵩就坐在他的对面,面带悲痛地说:“朱大人死的太冤枉了,都怪我!!都怪我啊!!我怎么就听信了王甫的话呢!!都怪我啊!!”说着说着,他闭上了眼睛,轻轻的低下了头,还掉下了两滴眼泪。

    河南尹刘祐,雒阳令虞祁就坐在曹嵩的下手,默默地看着这一场戏,要是他们知道后世有奥斯卡奖的话,一定会投票把金人送给曹嵩的。

    实际上曹嵩做的这场戏还是有很大漏洞的。

    首先,血的颜色不对。

    按照曹嵩的话讲,朱宇是因为违抗王甫带来的圣旨,不愿交出印绶,而被王甫当场亲手杀死的。所以从时间上来看,朱宇已经死了至少也在两个时辰以上了,那么不管是司隶校尉府地上的血,还是朱宇胸前的血都应该是黑色的才对,可是现在这些血液只是凝结成了紫黑色。

    再者说,王甫是猪吗?那么喜欢浪费武器,居然杀了朱宇以后也不拔下凶器!!要知道王甫一样杀了不从圣旨的尹勋,当时的那把佩剑,可是在第一时间就被王甫拔走了。

    就算再牵强点儿说,留下凶器是为了震慑不听圣旨的人,那为什么曹嵩带着王甫打上河南尹和雒阳令的大门时,不说朱宇被杀的事情呢?

    难道他们是得了选择性失忆,或者是干脆认为没必要,要知道虽然虞祁没有反抗,刘祐还是做了点儿动作的,难道这个时候也不需要把这个残酷的事实说出来镇压一下吗?

    不过,现在谁又能说什么呢?

    时间马上就会毁灭第一证据的,多了不要,只要再过一个时辰,当然也有可能都用不了半个时辰,这些血就会完全变黑。

    剩下的更不要说了,只是好像不太合理罢了。

    现在两个当事人都已经死了,你还能指望他们从地狱复生,起来反驳不成。

    而且曹嵩的身边现在还站着十几个证人,他们全部都是司隶校尉府的要员,一个个全都信誓旦旦地说可以为曹嵩作证。

    证明曹大司农的清白,以及王甫的邪恶,当然朱宇也是死在了王甫的刀下。

    这个时候你还能说什么?

    刘祐、虞祁对望了一眼,又看了看一脸悲恸的曹嵩,以及那十几个手握刀柄,满脸狰狞的证人,他们还能说什么,只能暗自叹气,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年代没有玻璃镜子,张涛不知道自己长得怎么样,但是从体型上来看贾诩绝对是属于那种瘦高型的。

    至于他的一双手也是白白嫩嫩的,十指纤细修长,而且贾诩还没有胡须,怎么看都符合那个北军嘴里的白脸或者太监。

    千万不要认为古人的书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就以为古人不刮胡子不理发。

    不要听了一个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就认为古人把头发胡子看得有多重,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提出来,那是因为头发是曹操的。

    实际上理发师这个行业在西汉的时候就有了。为了美观,修理头发、胡子几乎是每个士人都干的事,所以贾诩才会没有胡子。

    那个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