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2 老爹祭祖走四方(第1/2页)  铁血悲情扈三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2老爹祭祖走四方

    儿子赵桓上位当了皇上,赵佶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将那肩上的千斤重担一下子砸在儿子稚嫩的肩膀上。

    赵桓1125年当了皇上,他是1100年出生的,按虚岁算已经26岁了,是成年人了。可是,他没经过什么风雨,也没受过什么锤练,一下子就当了乱世的皇上,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赵氏的皇室子弟,总的来说一代比一代柔弱,缺少刚骨。

    赵佶可不管这么多,将担子一交,想得最多不是国家社稷,而是自己的安危。一天如坐针毡,怕金人打进城来,想法设法逃跑,离金人远远的。

    1125年12月,太子赵桓钦宗即位。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一,赵桓到龙德宫给老爹拜年。

    老子拉着儿子手说“桓儿,过几天我想去祭祖,看一看太祖起兵的地方,也联络一下各方军队,来汴梁勤王”

    知子莫于父,反过来也可以说,知父莫于子。赵桓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老子要脚底板抹油溜之乎也。可老子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又不好反驳。转念一想,这个太上皇不在身边也好,省着干什么碍手碍脚,尾大不掉。有他五八,没他四十,干脆让他走吧。

    “父皇想什么时候走呢”赵桓问。

    “准备好了就走”赵佶脱口而出。

    “我派兵保护父皇”

    “不必。钢还是用在刀刃上。守好京城是第一位的。”

    赵佶想你派的人,使着不习惯,也不听我的。用人还得用自己的人。

    过了初三,赵佶实在是等不及了,就想走。可是白天走,影响太大,等到晚上,只带几个可心的娘们,三四个太监,和一小队贴身护卫从南大门溜了。

    赵佶一行先到了应天府商丘,觉得离东京太近,乘船来到泗州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心才放下一半,这回离金人越来越大远了,命是自己的。由于走得匆忙,船上吃的东西没有了。

    太上皇饿了,小顺子东找西找,只找到半块武大郎炊饼,呈了上去。赵佶看都没看,狼吞虎咽吃掉了,觉得比山珍海味强多了,咂了咂嘴说“饥饿是最好的厨师啊”

    太冷了,天刚亮,太上皇命令船靠岸。小顺子等找了半天,离江边约二里地有一座民房,只有一个老太太在家里,屋里还算暖和,就请太上皇凑合呆一会儿。

    老太太不知是太上皇,看样子是像个当官的,就客客气气的端茶倒水,得知昨天晚饭还没吃,就炒了两个菜。一个葱炒笨蛋,另一个是醋溜大白菜。老太太的厨艺跟御厨比起来那可是天壤之别,冬天里又没有什么食料可选,只能说是凑合两个菜。

    赵佶真的饿了,又好几天没吃上热菜了,不多时就吃个沟满壕平,拍了拍肚子,说“好吃真好吃”

    吃饱了饭,人就精神了。赵佶跟老太太唠起科来了。谈起了家事,老太太就流泪了。跟杜甫石壕吏诗,倒有几分相似,虽然没么那惨,还是挺不幸的。

    老头几年前就去世了,老大充军死了,老二因抗税被官府扔进了监狱,病死了。还好,有一个小儿子,“进城务工”在一家饭店打零工,赚钱养活老娘

    赵佶长长地叹了口气,这是他第一次与穷苦百姓“亲密接触”。命小顺子拿出50两一大锭的银子,送给老太太。

    老人家一个劲地念佛,连连说“我是不是见到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了”

    小顺子忍不住说“给你银子的不是观音菩萨,是道君。”

    “道君是谁”

    “道君就是当今皇上。”

    老太太一听,忙跪下,磕头说“苍天呢我见到皇上了”

    赵佶马上把她扶起,说“我现在已经不是皇上了,是太上皇”

    “太上皇那就皇上他爹呀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