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因为善良(第1/2页)  文学天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鹏辉眼睛喷着火,死死盯着阎思行教授,可哪想阎教授何等傲骨,压根都没注意他,杨鹏辉无奈只得看这首《从军行》。

    《从军行》,地球,王昌龄所作,王昌龄乃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这首写从军的诗放这儿自然是吊打杨鹏辉诗文的份。

    杨鹏辉不得不承认这首《从军行》远胜自己的《战友情》。可远远没有到阎思行教授认为的100分比50分的差距吧。杨鹏辉认为给自己打70分,给《从军行》打八0分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可万万没想到是这种评分。

    杨鹏辉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这阎教授和自己有仇。

    杨鹏辉再一看阎教授的半秃头,终于有所明悟:“这秃驴嫉妒自己的满头秀发,一定是这样的。”

    如此一想,杨鹏辉心里才好受些。

    董小卿看阎思行打分如此快,笑道:“阎教授打分可真快啊,那就请阎教授先点评吧。”

    “不用点评了,分数就代表了我的点评!”阎教授霸气的道。

    董小卿只好请其他评委点评。

    杜波看那杨鹏辉那眼神,就知道前一首是他写的,后一首是曾成写的。不过这首《从军行》确实远强于《战友情》。

    杜波既然看出了两人的诗作,说话自然更谨慎:“这诗第一句讲青海上空的云遮住了雪山,使得雪山暗淡,戍边的将士们从边陲孤城遥望玉门关,盔甲因为身经百战磨穿了,可将士们依然立誓要破了骚扰边疆的西域楼兰。

    这诗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豪情万丈,当得起好诗。”

    一般郭翠老师喜欢解释下诗文,杜波因为猜到了两诗的作者,因为避嫌,反而只好就诗论诗,不怎么评价。

    “第一、二句写将士们脑海的画面,第三四句则是转为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极强,写战斗的频繁、持久、艰苦;对抗之激烈;边地的荒凉;尽在这一句中。而这句的概括实际是铺垫下句将士信念之坚定,对家国之大爱,视死如归之精神。这首诗,我意见也和阎教授一致,打100分。”王至明教授则比杜波态度更为鲜明,直接打出了分数。

    郭翠被杜波抢了话,稍微点评了几句则止。孟淼教授也是给了简短评语。

    一通亮分,再次五人全100分。

    董小卿道:“让我们来揭晓下这两诗的作者吧。”

    “还揭晓啥,杨鹏辉的《战友情》吧。曾成的《从军行》吧。”阎思行道。

    其他几个评委其实也大概猜到了,只是他们不如阎思行教授这般大大咧咧的吼出来而已。

    董小卿一揭晓,果然如此。

    “让我们恭喜曾成选手,收获第一场的三分。”

    现场的观众们则是称职的给起了掌声。

    接下来,董小卿又采访了下两位,杨鹏辉正气头上,只是干巴巴说了句“恭喜对方。”就不再言语,都懒得提曾成的名字。

    董小卿见杨鹏辉后续不吭声,鼓励了句“后续比赛再接再厉!”。

    接着董小卿就采访曾成。

    “曾成选手每一次都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啊。最初是《静夜思》,接着是《滕王阁序》,再来就是《从军行》。

    而据我所知啊,曾成选手现在还连载着长篇神话《封神演义》和一些童话故事,这些故事同样也是好评如潮,篇篇经典。我这里想请问下,您是如何做到写的文字篇篇经典的地步呢。”

    曾成脸红道:“应该是我运气好,才让我做了一个文化的搬运工吧!”这句话显然是实话。因为他运气好,才有幸得以遇到地球人素素!

    可董小卿不这么看,继续促狭的追问道:

    “您这话实在是太谦虚了。可我还想继续问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