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桃花村(第1/3页)  天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桃花村是一个深山里的山村,村子周围多有桃树,得名桃花村。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桃花村虽因与外界相通的山路崎岖无比,一直和外界接触不多,但深山中物产丰盛,村中民众倒也一直过得安稳。

    桃花村与外界不通,可纲常伦理,宗教礼法等古制却一直为村中宗老倡导,村人代代都会集资供养教书先生。在底蕴传承一道上面,桃花村与外界大宗大族相比,虽有不足,但村中孩童自也是在礼教的熏陶下长大的。

    在桃花村,教书先生是很受村人尊敬的。这一代的教书先生叫陶立仁,是个中年人模样,身着一袭儒衫,剑眉星目,面冠如玉,须鬓齐胸,颇有一股儒雅气息。

    陶立仁早年间曾外出求过学,二十年前学成归来。归来后便在村中办了个药堂,行救死扶伤,炼丹制药之举。原本在桃花村是没有专门的医师,一些伤病,村人凭着经验还是能自救的,若是出现大伤大病就只能无奈等死了。陶立仁的药堂办起来后,村中伤病情形大为改观,在村中风评一直不错。

    在陶立仁创办药堂三年之际,六十二岁高龄的教书先生陶仲兴讲课时突然中风了,口齿腿脚不再利索,隔年便驾鹤西去。当时桃花村没有太好的教书先生人选,村中宗老商量之后,便一致决定让陶立仁填补这个空缺。

    救死扶伤,教书育人,陶立仁十多年间一直做得很好,后来有传村人想推举陶立仁为新的宗老,但众人看陶立仁几次三番推脱,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最后便将此事作罢。

    桃花村立于深山多年,初立之时已不可考究,村人多是同宗同祖的陶氏子孙。外姓之人在桃花村十不及一二,多是村内为传宗接代而娶的外姓女子。

    林婆婆便是外地嫁到桃花村的,是个心善温婉的人。丈夫陶铁牛是桃花村有名的猎户,一手好箭法常是村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在一次外出打猎时不幸跌落山崖身亡。陶铁牛虽然死了,但却给林婆婆留下一份对于桃花村人来说颇为殷实的家底。

    陶铁牛死得早,未留下一儿半女,不知不觉中就流传出林婆婆克夫的名声,后来家产逐渐被陶铁牛同宗兄弟侵占,村中主事的老人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林婆婆平日里靠给村人做些缝补浆洗的活计,再加上部分村人平日里也施舍些,这个苦命人倒也活下去了。

    本以为会是无人送终,有一天林婆婆浆在河边洗衣物时,看见一木盆从上游缓缓漂下。粗看之下,林婆婆只以为是谁丢掉不要的木盆,不曾注意。

    木盆中一声婴儿的啼哭突然响起,像是被饿哭的。无儿无女的林婆婆听着婴儿的哭声,只觉得是这世间最悦耳的声音,慌忙下河打捞木盆。一番折腾,木盆终是被打捞上来。

    看着木盆中的婴儿,林婆婆满心欢喜,忙将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喂给婴儿。喂了一会,许是吃饱了,这婴儿倒也乖,吃饱了就睡,不哭不闹。

    林婆婆在一旁看着婴儿又是欢喜又是担忧,这婴儿的父母要是发现孩子不见了该是多担心啊!

    一边洗着衣物一边不时看看婴儿有没动,是不是又饿了,一下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日落西山,林婆婆也没看到来找婴儿的人。

    将洗好的衣物送还各家,林婆婆还不忘询问各家是否有婴儿丢失,或是是否知道谁家婴儿丢失了,但村人都表示没有谁家孩子丢失,询问一番,并未得到消息。料想这可能不是本村人的孩子,林婆婆当下便想收养这婴儿,但毕竟是在重礼法的桃花村,突然间自己身边多出个孩子,会生出许多事端,当下心中做了一番计较。

    第二日一早,林婆婆便将婴儿带到了陶立仁的药堂,把情况说明之后将婴儿交给了陶立仁,并隐晦地向陶立仁表明了自己想收养这婴儿的意愿。

    陶立仁心思通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