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 中与不中(第1/4页)  明朝第一国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一月里闹新hu,二月的大场面无疑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

    街头巷尾,不时就会见到一群儿拍着手,笑闹而过,口中齐声朗诵着前朝真宗皇帝的那首劝学诗,清脆爽朗的童音,冲淡了大考的紧张气氛,带来了节ri般的喜庆气氛。

    在往年,大人们会欣慰的看着听着,哪怕家境不足以供养一个读书人,孩子有心向学总是好的,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机缘呢?到时候,哪怕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啊。

    家境丰裕些的,更是浮想联翩,幻想着十几二十年后,自家儿长大hgr,也到崇文门的贡院去走上一遭。如果能拥有骑马披红,招摇过市的荣幸就更好了。

    不过,对更多的人来说,值得重视的还是眼前的利益,从各地汇聚而来的举子们足有四千多,每个人或多或少还会带些伴当随从,这一下就是数万人涌入了京城。

    对这个时代的京城来说,这可不是什么数字。

    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吃喝住行的问题都要解决,京城的物价相应的水涨船高,客栈自不用说,连酒楼茶坊。青楼ji寨的生意都比平时要好上数倍。

    来京城赴考的,都是举子,这些人已经跻身于官僚阶层,算是成功人士了,hua起钱来,自然也是相对阔绰,给京城百姓带来了相当的实惠。

    能励后辈之志。让生意多赚钱,还有热闹可看,会试具备了多项吸引人气的指标。会有这般盛况也不足为奇。

    没到这个时候,老bijig们都会一脸自豪的说:看,这就是天子脚下。这就是bijig城!

    不过,什么事都有例外,嘉靖十四年的这次会试就有点不一样,虽然人气尤胜往昔,但人们关注的重点却不在那些举子们身上。除了孩子们依然无忧无虑之外,其他人再顾不上自豪或欣慰,而是兴致勃勃的相互交流、争论着。

    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会不会中?

    甭管是寻亲访友,还是路边搭讪,见了面也不寒暄。没头没脑就是一句:“会不会中?”

    问的没头没脑,听者却是会意,当即回答一个字或两个字,语气都是斩钉截铁,随后的道理也是滔滔不绝。

    若是有人被一下问得瞠目结舌了。不用说,肯定是清晨刚进城的乡巴佬,人们会用鄙视的眼光围观一阵子,然后才骄傲的解释几句,告诉对方,这是京城最新的流行时尚。连尚老们都不知道答案的高档问题。

    这种情况终归是少数,一般来说,随着提问和回答,一场争论就会在正反双方之间展开。

    持肯定意见的振振有词,理由也很充分。仙师道行了得,法力无边,更有天高地厚的圣眷在身,自然无往而不利,区区科举又岂在话下?

    反对方也不甘示弱,法力再高,道士也是个人!古往今来的大能者多了去了,而科举问世已逾千年之久,从来就没听过哪个人是靠法术考中进士的!圣眷?圣眷是好东西,可从来就没用在科举上面过。

    “哼!都别傻了,如果皇上真的有意让那位仙师高中的话,他又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出题的事你们应该都知道了,都察院那边这会儿刚有动静,那铁箱正由禁卫们护卫着,往紫禁城去呢!连考官都不知道,最终用的是哪份题目,想舞弊?做梦吧!”

    “还有啊,这次会试的监考也是前所未有的严格,说得夸张点,那就是四衙会审啊!”

    说话之人很有说书的天份,抖包袱抖得很有专业素养。

    “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