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0章 食盐危机(第1/2页)  大宋之山贼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来这罗霄山脉四大山寨十几年来一向是相互关照,互不为敌,关系甚好,这才能在周边官府的不断围剿下得以生存,时间久了,在四大山寨的不断努力下,罗霄山匪们与周边官府达成一个微妙的默契。

    所谓的默契,就是四大山寨不去骚扰大城大寨,不劫皇纲,不劫官府预先通告的大行商,那么官府也就不来全力围剿,给四大山寨一个生存的空间。

    当然了,官府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以往无数次重兵围剿,怎奈罗霄山脉纵横八百里,山高路险,根本无法奏功,反而每次都损兵折将,引来朝廷处分,所以,官吏们也能采取这种折中的办法来保证自己的任期内,乌纱得保。

    还有,四大山寨每年都要给周边的大小官吏呈上丰厚的孝敬,这也是官吏们默认山匪们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这次有些不同,八面山和诸广山都是郴州辖下治地,郴州知州陈琰年前到任,此人行伍出身,生性阴鸷,贪婪之极,前些日放出话来,要求将石牛寨和齐云寨以往每年孝敬知州的例银由一千贯增长到三千贯,否则就要两大山寨好看。

    三千贯,石浩咧咧嘴,他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大概知道,北宋的知州这个级别官员月俸在二十贯,再加上禄粟、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一年总收入也不过五百贯,如此说来,两大山寨额外给他的孝敬一千贯就已经非常丰厚了。

    这位陈琰大人初来乍到就敢狮子大张口,三千贯,要知道,石牛寨每年除了孝敬知州,还有下面的各级大小官吏,哪一个小鬼都不能少了一炷香,否则,山寨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麻烦。

    算下来,就算是石牛寨家大业大,可还有几百个兄弟以及他们的家人要养活呢?山寨每年最后能剩下一两千贯积余就不错了,这些钱还要留着给山寨不时之需,比如买军备武器和应急药品等,哪里能够满足这位知州大人的贪心呢?

    当山寨迟迟没有给知州大人回话的时候,知州大人就决心要给山贼们一个下马威了,第一个举动就是,断了两大山寨的盐道。

    今天齐云寨周寨主急急赶来和石牛寨的各位当家商议的,就是这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盐,在眼下大宋朝的内陆山区,这可是要人命的东西,没盐吃,人身上不但没有力气,还要长白毛的,要不然后世那个白毛女是怎么来的呢?

    石浩小孩子家家的,对父母正在专心商议的山寨大事自然插不上嘴,可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明白知州陈琰封锁盐道这一招有多损,因为在九百年后也是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国元勋们同样被官府封锁盐道而折腾的死去活来。

    他一边往嘴里扒饭,一面听爹娘继续商议,一面眼珠子骨碌碌乱转想心思。

    在大宋,盐本来就是官府严格把控的战略物资,和茶叶、生铁一起,成为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严格的控制百姓的手段。

    官府规定的盐政是,无论民制还是官制的盐,一律只能官收、官运、官销。

    盐通过朝廷转运司配送到各州县设仓储存,设铺售卖,但是百姓家买盐,必须要根据自家的户籍人数来采买,每月给予一定额度的买盐指标,超过者就会受到盘查。

    比如说你家户籍三个人,每月按照常规用盐一斤,你却跑去一下子买十斤,这就是有问题了,你家买这么多盐都是做什么用的?这就要受到官府的调查。

    这样看来,像是石牛寨这种聚集几百山贼的匪寇可就有大麻烦了,因为你做山匪总不能跑去上户籍吧?

    你没有户籍,盐又是没有替代品的刚性需求,几百人的规模每月消耗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卖盐的官铺都是在城镇中,你总不能每个月为买盐去攻打一次城镇吧?

    还有,在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