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合作(第1/2页)  隐宗宝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教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后继续说道:“接下来这一段讲的是关于几块玉片的事,也就是关于隐宗宝库的传闻。这一段用的是甲骨文,估计你也只能看懂一些。甲骨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其形成于殷商时期。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称“殷墟文字。”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汉文字的。因其所刻内容多为占卜、祭礼等,故又称卜辞。甲骨文是用比较类利的刀具契刻于坚硬的龟甲、兽骨上的,因而其特点突出,笔画以直冲的横直斜线为主,间有曲弧线。笔画瘦直,刀锋毕露。对称是甲骨文字结字的特征,如中、羊等。同时其形体不够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写成或,虽然结字较方正整齐,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时依刻纹路而变,而且笔画直硬,方笔居多。这些我记得都教过你吧?”

    王宇闻言点了点头。

    “接下来这段应该比较重要,因为他用的是很少见的一种字体,这是一种古文字《岣嵝碑》,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只在这《岣嵝碑》上见过,所以就命名为《岣嵝碑》了。这还是第二次见到这种文字。这段我只看懂了个大概,讲的也是玉片的事,说玉片藏有某种秘密,只有把所有的玉片都凑齐后方可知晓。”杨教授眉头紧锁的说道。“由于史料有限,所以这一段落我也只能认出个大概。”

    王宇见状,笑着说道:“教授已经很厉害了,毕竟这是第二次接触这种文字。”

    杨教授闻言,笑骂道:“少拍马屁!”

    王宇则嘿嘿一笑,没有继续说话了。

    “老杨,也许这是次机会,能让我们再次见识这种《岣嵝碑》。”田教授在旁边说道。

    杨教授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也就是发发感慨而已。”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好了,我们来继续解读这上面的信息吧。”

    “接下来这段讲的大概是血缘关系以及一把刀的事,那把刀叫幽冥鬼刀还是什么的,这只能靠猜了。上面说幽冥鬼刀无不破之物,上能杀神屠佛,下能斩妖除魔等等之类的。这一段用的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之类的文字,这应该是一种骨刻文。说到骨刻文,这是一种比甲骨文稍早的一种文字。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

    .........

    “这最后一句用的是形书,也和象形文字差不多一个意思。这一句没头没脑的翻译出来好像是说隐宗宝库其实隐藏着一个世界什么的。”杨教授说道。

    王宇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这句我按象形文字的方法翻译出来也是这个意思,就是没搞懂他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靠你们自己去摸索了。”杨教授笑着说道。

    王宇闻言尴尬的笑了笑。

    杨教授见状,说道:“我知道,你这次来恐怕还有辞职的意思吧?”

    王宇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其实你没必要辞职,我们研究院也有几支探险队,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和研究院合作啊。你只要一段时间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