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采购任务(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早上,大木盆中的五六条鱼又变成了七八条鱼。只不过放在储藏室,也没有啥人注意。

    张昌家大伯家和二伯家都住在对面的老宅子里,大伯家婶子走得早,家里留下了二个儿子,

    大伯家大儿子张遥老实憨厚,到了三十多岁才娶到了十八岁的大嫂。一直在当清洁工,不过大哥有后福,后来两个女儿比较争气,都考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大哥退休后夫妻俩去了女儿家养老。

    大伯家老二张杰则很悲剧,从聪明伶俐,成绩不错。但是高考的运气极差,屡战屡败。越考越没信心。最后得了精神病自杀了。可怜大伯白发人送黑发人,打击很大,没有多久也就走了。

    二伯家则相反,二伯走得早,二婶健在,但是有改嫁的传闻。二伯家老大是女儿张琴,老二是儿子张建,老三是女儿张丽。后来因为二婶改嫁搬走了,和这边基本上没啥联系了。

    不过这个时候,三家都还关系不错。白天张安和张昌两兄弟又去钓鱼了,大大钓了大约有半桶。最后,太的都被扔回河里去了。最后拿回家的大约有四五条半斤以上的大鱼。

    回到家里,张昌把今天钓的鱼倒进装鱼的大木盆里。但是鱼太多了,木盆有点。没办法,只有晚上继续吃鱼喽。

    这个时代实行供给制,买啥都要票,买鱼也要鱼票,没有鱼票你有钱都买不着。有的人说,那我就自己去河里钓鱼行不行?

    对不起,不行!

    为什么?因为河流是国家的,你到河里钓鱼就是占公家便宜。

    有人说,为啥张安和张昌可以钓呢?因为他们学刚毕业,还是孩呢。所以大人就不计较了,不过,张家兄弟都钓到了鱼,在河边干活的乡亲们不禁动起了脑筋。

    也许可以让自家的孩子也去试试,说不定也能钓到鱼,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呢。然后,晚上整个大队不少人家都不安静了,寻找鱼竿,挖蚯蚓作饵料。

    自然了,作为先行者,具有成功经验。肯定免不了上门取经。这不,晚上居接待了好几拨取经的。送走了最后一拨之后,口干舌燥的兄弟俩相视苦笑,看来这个鱼不能再钓了。

    晚上,老爹和老妈各自拎着一条大鱼分别到大伯和二婶家去送礼。这个时候吃鱼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有鱼票还要排队去抢,抢不着你有鱼票也吃不上鱼呢。

    所以,老爹老妈拎着大鱼送礼,自然是好评如潮了。

    兄弟俩刚做完决定,不钓鱼了,好好休息几天。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不,又来事了。

    二哥拿了一大堆票据,还有一本副食供应本,拍到了张昌兄弟俩的面前。二哥说:

    ”从现在起,家里所有的采购就全部交给你俩了。“

    兄弟俩想了想,肯定不能指望三姐张燕,打搅她睡美容觉,她会和你拼命的的。没办法只好接下来了。

    接下了家里采购大权的兄弟俩,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买煤球。

    买煤球,到那里买?当然是去煤球厂买了。

    可是,县里唯一的煤球厂在g县城的南门,而张昌的家在哪里?在古府城的东门,也就是g县城的西门。彼此之间的距离可是不短。大约有二三公里的样子。

    买了煤球咋弄回来?没有车子,那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挑回来喽。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兄弟俩挑着箩筐,出门了。去的时候倒是轻松,说说笑笑,大约花了半个时就到了位于府城南门h县城南门之间,徽杭公路边上的煤球厂。

    煤球厂有啥特点?一个字,黑。

    到了煤球厂,兄弟俩分工合作,张安去排队交钱交票领提货单。而张昌则右肩挑着自己的担子,右手自然要扶着担子。左手则举着张安的担子,去高高的煤球堆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