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添置土地(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吃饭的时候,五婶提到了家里的地不够种的问题,现在叔叔也回来了,问题更加严重。

    五婶的话提醒了老爸张克泉,他忙问张永昌道:

    “永昌,你那天说咱家买地的事,我想了想,也就村西头馒头坡那荒坡地咱能买得起。可那块地是坡地,那里地很瘦,连野草都不爱长,你看我们能买么?”

    张永昌笑着说道:

    “我们可以把坡地修成梯田,再垫肥土下肥料,几年下来就成了好地了。其实瘦地也能种红薯、土豆啊,红薯、土豆也是粮食,产量还大,红薯藤还能喂牲口呢。”

    五伯张克泉点头说道:

    “永昌说得有道理。红薯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前几年我到南乡做木工,那个地区的人主要种玉米、红薯、土豆。要说红薯可是个好东西,它耐旱耐贫瘠,产量还高,一亩地可以产一千多斤红薯;红薯可以当饭吃,还能做粉条、做糖、酿酒,红薯藤也是喂牲口的好饲料呢!”

    老爸张克泉说:

    “前几天我在村西头的那片土坡上挖了几锹,原来那地方是马眼土,怪不得不长东西呢!要是把那里买下来再蹚成好地,要下不的功夫呢!”

    张永昌笑着说道:

    “这么差的地肯定没人愿意要,那我们买的价钱肯定低。反正我们有的是力气,多花点功夫多挑点河泥塘泥,再花点本钱下点肥料,再差的地也能蹚成好地!”

    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做屋置地是一个农民一辈子的最大梦想。馒头坡的地虽然是瘦地,但毕竟也是土地啊!

    俗话说“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给人打短工种了一辈子地的张克林兄弟三个对这句话最有发言权,再赖的地只要下苦工,也能变成良田沃土!

    五伯、老爸越听眼睛越亮,最后五伯一拍桌子,大声道:

    “说得好,我们就买这块地!老九,明天我们三个都到族长家里去走一趟,要是他出价合适的话,我们三家家都买它几亩地!”

    族长今年七十岁,住在山坡那边的大张村,张氏家族的祠堂就建在大张村里。族长家里有一百亩地,他在张氏家族不算很富有,但他是前清的秀才,在张氏家族里辈分又最高,为人处事又比较公道,因此张氏族人共同推举他为族长。

    旧时农村田地山林的所有权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类。私有的田地山林属于各家各户,以地契表明所有权归属,所得收入归个人所有;公有的田地山林属于家族共有,也就是俗称的族田、学田、义田等,所获得的收入用于这一个家族的祭祀、兴学、赡养鳏寡孤独、修桥补路等家族公共事务。

    族田由族长管理,只有他才有权决定土地租赁和买卖。村西头的荒坡叫馒头坡,正是属于族产,所以张克泉想买的话必须要获得族长同意才行。

    第二天上午,张克林、张克泉、张克水带着四色礼物去族长家谈买地的事情。

    四样礼物是三家凑出来的。五伯张克林拿了一只母鸡,老爸拿了一把粉条、几斤米,三叔拿了一斤红糖。

    这四色礼物中只有一样是买来的,那就是一包红糖,其他三样都是自己家出产的农产品。

    在这个时代的农户普遍穷困,三家能拿出这四样东西已属不易。农家的母鸡尤其珍贵,母鸡下的蛋一定是要卖掉的,那就是家庭主妇的盐罐和针线盒。

    族长平时是不大看得上这些又穷又粗俗的族人的,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让自己老婆打发了他们。今天看在这些礼物面上,族长对他们很客气,亲自出来接待了他们。

    买地的事情很快就定下来了,因为族长今年急需凑钱修祠堂。

    花开两支各自表,大人这边事情敲定了,鬼头张永奇那边出问题了。

    今天张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