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红鸾星动(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妈许玉珍顺手接过姑娘手里的篮子,转身把篮子挂在骡子身上。她看回家的路程已经不多了,心疼家中的骡子,不想让骡子太辛苦,就决定后面的路走回去算了。

    青骡子很乖巧温顺,当姑娘走到它身边它也一动不动,只是用它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姑娘。

    那姑娘大概很喜欢青骡子,大着胆子用手轻轻摸了摸青骡子的头。说来也怪,青骡子好像和姑娘挺有缘,反而主动把头往姑娘手上蹭了蹭。

    大堂嫂贾美枝见青骡子和姑娘亲近的样子,她咯咯一笑:

    “丽枝,这么喜欢九叔公家青骡子啊?不如就让它把你驮到九叔公家去,你天天都可以见到它了。”

    在民国时期,农村娶媳妇是用轿子抬新娘的。要是新媳妇家路途远,一般人家就要用大牲口把新娘驮到离新郎家比较近的地方,再换轿子抬。

    贾美枝的话中藏了些许的暗示意思。而姑娘估计是听出来了,不禁脸一红,她用眼睛的余光瞟了瞟张家三兄弟之后,对贾美枝嗔怪道:

    “姐,你乱讲么事呢。”

    说完一扭身,就往村里的方向跑走了。

    大堂嫂贾美枝笑着说:“这鬼丫头,还怕羞呢。”

    接着扭头对许玉珍说:“九叔母,这是我家堂女妹,叫贾丽枝,是我三叔家的,我家堂女妹长得还标致吧?”

    许玉珍接口道:

    “我看你家丽枝不错,是个好女子呢!”

    贾美枝说:

    “我家丽枝可能干呢,家里地里的活,哪样都是拿得起放得下。今天我回娘家,听家里人说腊月里媒人都来了好几拨呢!”

    许玉珍不动声色地说道:

    “这个很简单,一家有女百家求么,好女子哪家都欢喜啊。”

    贾美枝带点推销意味地说道:

    “我家丽枝不光能干,好多老人相看之后都说她会生养呢!九叔母,你看她身子骨壮实,大奶大屁股,说不定一胎就能生俩大胖子呢!”

    许玉珍听了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而旁边的张克泉只是暗笑不语。

    在一农业生产为主的年代,通常粮食生产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而耕地种田做农事就需要强劳力,家里只有男丁才能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下地干繁重的农活。

    家里壮劳力越多,可以下地种田的人就越多,一家人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劳力少的人家大。

    所以讲,能不能生养是农家挑选媳妇的首要条件。

    路上,许玉珍还让贾美枝把孩子放到骡子身上的竹编的筐子里,然后空着手爬山。

    等到大家回到西张村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只有十户人家的村庄,自然很宁静。

    进了村,贾美枝就和九叔家分手了,张克泉赶着骡子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五伯在院子门口蹲着等他们回来,手里拿着旱烟,看看地上的烟灰堆积的情况,看起来像是很焦急的样子。果然一见到张克泉的面,五伯就着急的说:

    “老九,城里的棉纱涨价了呢!”

    张克泉看五哥那么着急的样子,忙说:

    “不急不急,进屋喝茶暖暖身子再讲!”

    进了门,放下东西,男人们才在堂前坐下喝茶说鳖,老妈许玉珍自然是去做饭了。

    五伯喘了口气,才把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过年期间棉纱大幅度涨价了。涨价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军需棉布紧张,接着拉动棉纱涨价。

    一九三三年三至五月,中日两军在长城沿线展开激战,史称“长城抗战”。虽然在长城前线的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殊死战斗,给日军予以沉重的打击,但是中日之间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加上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前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