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后山玩耍(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在打牌的张克林说:

    “后山洼桐籽树是方家村财主方常善家的。王常善家有四百多亩水田,两百亩山林地。

    他自己现在只管放高利贷,那玩意来钱又多快又快,大老婆孙氏留在家里管庄子里农活,老婆管外面的铺子生意。大老婆孙氏为人吝啬,对家里长工吝啬刻薄。别的地主家最起码在农忙季节会给长工吃点细粮,再加肉菜。

    而孙氏不同,再农忙的季节,长工们的伙食里都不见一点油星,一年通头只给长工吃粗粮,所以长工们干农活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没一个人真心给他家干活。去年他们家长工采收桐籽马虎了事,树上还有不少没收。没下雪前我就在树下捡了一些桐籽,下雪前掉下来的可能被雪埋了,现在去看看说不定还有不少掉到树底下的雪地上面呢。”

    旧社会土地、山林、沼泽都是属于私人的,农民在地主家山林打猎、采收等,都照地租比例要交一半给山林主人。张永福怕惹事,特地问道:

    “我们捡他家的桐籽,还要送一半给他家吧?”

    张克林撇撇嘴道:

    “后山也有我们张家几个地主也有大片的桐子树呢,到时候只要不是县城哪个被抓住,根本说不清楚是谁家的。

    方常善和他大婆子寡毒刻薄,大家背地里都咒他不得好死,他家长工都不愿意帮他收桐籽,我们捡了还送他家去干嘛?吃撑啦”

    张永昌想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捡桐籽还能赚上一笔,所以就和哥哥商量,他们过来本来就是帮他的,自然同意了。

    民国的时候,a县的县城很有意思。

    a县向来是徽安省云州府的首县,也就是说云州府的府城在a县。a县对于府城是没有行政管辖权的。

    通常,每个府的首县基本上都是附郭县,也就是首县没有自己的县城,县里的一套官僚机构是借居于府城里。

    有的府还不止一个附郭县,比如绍-兴府的附郭县是sy县与会-稽县。后来民国的时候合并为一个县。

    而a县很独特,它有自己的县城,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府城h县城形成一个八字。中间以一个城门连接,这个城门既是府城的东门,又是县城的西门。而县城的东门在哪里?

    非常奇怪,它在山顶。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由府城h县城的地形导致的。

    府城三面临水,一面临山。山的另一面就是县城,县城建在一个盆地里,四面都是山。

    府城的东门也就是县城的西门,其实也在山上,地势颇g县城的南门和北门虽然在山上但是地势不算高,唯有县城的东门则是地势相当高。

    a县的这个府城,历史相当悠久,始建于秦朝,后来屡毁屡修,北宋的时候,甚至搬到北门外四、五里外的新洲,重新建筑新府城,但是无奈老百姓不买帐,所以后来只得迁回老府城重建,后来一直延续至今。

    县城历史没有那么长,哪个当官的都想当家作主,于是某一个县令就把县里的官僚系统搬到了城外,也就是东门外的盆地里,把这里当成了县城,但是四周是没有城墙的。

    明朝的时候,有很多倭寇,屡屡入侵内地,有一次倭寇尽然胆大包天,竟然闯到了南京附近,途中,试图入寇a县,被县令带人在有利地形防守,粉碎了倭寇的入侵企图。但是,老百姓可怜。

    府城东门外,因为有县里的县衙h县学等机构,于是大量的老百姓也在此筑屋居住,几十年下来,居住的老百姓可是不老少。但是,倭寇一来,老百姓携幼扶老都往府城里转移,因为府城里有城墙,而县城里没有城墙,没有城墙根本不能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么,于是,在转移途中,竟然有百姓在慌乱中被踩死。

    战后,县城的老百姓痛定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