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过年趣事(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母亲许玉珍,今天过年穿了一身半旧的棉衣,好歹是过年要出门做客,所以衣服上没有啥补丁。母亲看上去就是个持家能手,身上衣服虽旧,但是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她的头发显然刚刚梳理过,头发梳过以后挽了一个髻,上面插着一根银簪,人显得很精神。

    出了门,母亲面对面的仔细端详着自家老三,伸手把儿子的衣服整理一下。然后带着儿子去拜年了。

    母亲可能怕张永昌一时半会记不得主人家情况,一边走一边简单介绍今天要去拜年的人家家庭情况。

    其实各家的房子相距都不远,

    前排从东往西数是大房的老大张克金、老二张克银、老三张克铜、老四张克铁,大爷爷和大奶奶都已经过世。

    中排从东往西数是二房的老大张克木、老二张克土、老三张克火。二爷爷也已经过世,二奶奶还在。

    后排从东往西数是三房的老大张克林、老二张克泉,老三张克水,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

    看来在民国这个时期,长寿老人还是不多的。

    娘儿俩步行了一会儿就来到了前排东边第一家院子前。这家是这一支的族长,也是大房的老大,在堂兄弟里也是排行老大,自家里有十亩水田五亩坡地,土地里收成基本上够自家开销略有结余。

    族长叫张克金,妻子周氏,夫妻俩生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张永福今年二十二岁,在家跟在父亲后面做农活。几年前娶了个老婆叫贾美芝,夫妻俩年前生了个儿子。

    儿子张永贵和张永昌一年的,生日要一个多月,时候和张永昌一起上过两年私塾。还到高混过两天后来就不上了。他很的时候患过儿麻痹症,走路有点瘸。

    因为张永贵腿脚不好不能下地干重体力活,从父亲张克金安排他跟着舅舅学铜匠手艺,只求以后有一门手艺能自己养活自己不拖累家人。

    张永贵两年前就开始跟在舅舅身后担着一副铜匠挑子走乡串巷,学习打制铜锡物件、补锅修锁之类手艺。

    族长家的院子门楼比张永昌家的气派些,院门上也贴着对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院子门是农家的脸面,看得出来这家经济条件比张永昌家好。

    出乎意料之外,族长家的院子门竟然用一把老式黄铜锁锁着,锁上系着一根红绳串着的长长的黄铜钥匙。

    母亲看到锁先是微微一愣,然后笑着说道:

    “永昌啊,你要做干爸了!”

    随后母亲许玉珍向张永昌介绍起族长家锁门的原因。

    民国时期,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民生活水平低,营养普遍不足,所以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很高。做父母的因男孩少或因子女多病多灾,唯恐夭伤,认为认干亲可以禳灾除祸,也有的为拉关系、互相利用而认干亲。

    a县认亲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经过算命先生掐八字、定方向、定姓氏认干亲的;

    有经人说合后、双方考察后彼此满意,同意认干亲的;

    还有“闯姓”的,即孩子生下百天或满月,父母黎明日出前抱子出门,首先碰到的一人,即认其夫妻为干父、母;

    另有一种是孩子落地是男孩,家人将锁锁在门鼻儿上,满月那天,谁先到他家,让谁开锁,即认其夫妻为干父、母。

    除“闯姓”、“开锁”外,大多数人家都愿意认育有多子多女者为干父、母,以为孩子可以随上群,便于成人。

    两家成为干亲后,每年孩子生日,都要到干父、母家串亲,至1岁时乃止,在这一年,干父、母要给干儿女买些衣物,叫“挽锁”,意在已牢固无失了。以后每逢婚丧喜庆,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算一门干亲戚。

    正说话间,院门被拉开了一条缝,一个中年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