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学习(第1/2页)  大宋帝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朝过后,群臣还在消化着人事调整带来的变化,分析揣度赵佶和向太后的执政风格。而赵佶也终于有时间回到后宫来安排一下身边人。

    他最想调整就是皇宫的卫队,毕竟执掌卫队多年的梁从政是赵煦的心腹和朱太妃章惇过从甚密。赵佶虽不是被迫害妄想狂,但也心里打鼓怕这些人孤注一掷来个兵变。只是向太后认为此时动作会适得其反,她相信伺候了英宗、神宗、哲宗三代皇帝的老太监李宪能够掌控住后宫局势。

    赵佶鉴于对向太后的信任也不好反驳,其实他就是反对也找不出一个有能力担此重任的自己人。还是那句话,原主就没有被当作皇位继承人培养过,没有自己的班底他怎么都玩不转。在后宫一众太监中唯有那个以前伺候过自己亲生母亲的陈远算是半个自己人,而且此前赵佶根本就不知道也不了解他,也信任不起来。最主要的是就算陈远可以信任,赵佶也不认为这个惨得在御厨房都混不到个主管太监的人能斗得过李宪、梁从政这些大佬,他也只能按着向太后的意思信任李宪,让其暂时掌管皇宫卫队。好在李宪也确实够份,至少表面是一点波澜都没有。

    赵佶对如何安排陈远的职位很是头大,位置高了怕向太后和李宪有想法,低了似乎显得自己不念旧情。思来想去,赵佶干脆把他打发到端王府去伺候王氏。原本他还担心陈远会有所不满,那知道那老货乐得嘴都合不上,屁颠屁颠的就卸去了御厨房的职位跑去端王府任职了。

    赵佶过后才品出来,陈远自认在后宫根基浅薄谁也斗不过,伺候官家轮也轮不到他,伺候皇后就成了他最好的机遇。更何况如今谁不知皇后有孕,若是诞下皇子可就是嫡长子,法理上的大宋第一顺位继承人。一个被投闲置散的人能被官家调去伺候皇后陈远又怎么会对自己有怨言呢。

    安排完陈远,赵佶又想起了王府那三个真正能信任的人。老管家是不会动的,端王府如今还要他打理,调来皇宫也帮不上什么忙。陈冲倒是可以给个官做,只是赵佶还没想好把他安排到那个位置才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反对。

    至于高俅的安排,赵佶还真是想让其像真实历史那样去枢密院做个太尉替他掌控禁军的兵权,高俅有没有才华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够听话够忠诚就行了。而以赵佶这几个月的观察,高俅对他的忠心还是可以感受的到的。只是以高俅的资历是没资格座如此高位的,需要费心思给他刷些功绩。赵佶也知道还不能着急,自己还需要谋划一番。

    在身边能保证安全的白庆被赵佶提拔到了御龙直的指挥使,这点向太后也是认可的。怎么说白庆也是从向家走向皇宫的,是真正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如今原本哲宗的侍卫已经被白庆换的七七八八了,以前烧着冷灶的那些护卫却一下成了赵佶的亲卫。

    安排了身边事,赵佶却根本闲不下来他不能放松自己。曾布其实说的一点都没错,如今的他对大宋的官制是一窍不通真的需要认真学习。

    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会是一个明君,但赵佶也并不想如同原主那样被金人掳去东北,在屈辱当中创造觉罗氏。

    赵佶也知道自己的现代知识于治国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大宋的国情与千年后的自然不同,适合现代的那一套搬到大宋未必不是毒药。所以学习大宋官制就成了他的必修课,但赵佶并不厌烦。前世在现代时空当了二十几年迪奥丝的他对当皇帝治理天下热情大着呢。

    只是认真学习之后赵佶才知道大宋官制的复杂性,他越是了解越是头大。

    说起来似乎简单,大宋主要的权力分散在二府(枢密院和政事堂)和计省上面。二府中枢密院是大宋军队的掌控部门属相当于现代的军委,被皇帝直接掌控。而且人事上往往是皇帝直接任命,大臣们出于忌讳很少对这个方面指手画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