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九:代职(第1/3页)  皇臣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生单膝向着民众跪下了,只是他的身份终极还是高高在上的皇族,这一跪下,即使是没有什么不妥也会引来不少礼部下面的官员的弹劾了吧?好在这样的行为对于平息民意是有帮助的,只有随便的让书院的人为十皇子的行为宣传一下,那种皇家摆出来的为民办事想事的姿态便是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了,便是皇上也是对着元生这样所谓有损皇家颜面的行为都不会有丝毫的责怪的,顶多的就是抽时间对元生进行提醒而已。

    而且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元生跟随兄长办事,而且果断的向百姓谢罪平复民心的事情就会迅速的传到楚帝的耳朵里去的,其办事能力,其聪慧的判断力,跟随皇兄不愉悦的行事作风,虽然仍旧不是很起眼,但是楚帝想来还是会记住自己这么一个儿子了吧?最重要的是不干扰朝政,他对于任何人都是没有威胁的。

    由于萧将军亲是亲自将邸报递上朝中的,而且三皇子和元生他们正安排着在陆郡抽取资源向着四周各个受灾过于严重的村庄发放,像粮食这样的东西基本归于郡府库存的,因此在在朝中命令或手谕下来之前,就是皇子也不能轻易的发放库中陈粮的,但是粮食又的的确确的是四境之民此刻迫切需要的,于是乎包括白轩在内的一干学士又得向陆郡本郡的人去挨家挨户的说去。

    此时全陆郡的百姓都知道太守以及他麾下的那一官员都在被押解进京了,弹簧被施压久了之后突然没有的压力必然是会弹起的,绝不可以让其猛然的蹦起,让其影响朝廷在百姓之中的信誉,此时最重要的便是安抚民心了。

    太守在职的时候是一种残酷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强迫的,不容置疑的,因此毫无能力的百姓无法去反抗这样的强压,可是现在太守被押解至京中去了,一干涉案官员是刻不容缓的治罪压入狱中,整个郡府机构其实就是陷入了瘫痪之中了的,涉案的人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其中不少人是那太守的亲友,自身能力半点也无,欺负平民百姓还行,实际做事确实一点儿也不行,就是三皇子有心让其戴罪立功也是不行。

    于是学士必须要顶上缺失官员的位置,骤然之中太守撤走,百姓便怨愤便压制不住了的,太守走人,皇子学士暂代其位,其名义是为民做事,楚之朝廷又已经将目光放在此处了,因此皇子一行人,尤其是白轩这样的学士便成了民怒的发泄口了,毕竟白轩等一行学士代表可不是天,而是民,相对于代表着天子的皇子两人,在太守被撤职,朝廷摆出为名解忧的当口,是绝不可以有对民生用出半点儿的压制之风的,即使是为了短暂的施行政策也不行!

    而从押解太守入京城,以及萧将军亲自回京的时候算起的话,一路快马加鞭,再等到朝中开库救灾的命令下来,这期间的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朝中吏部之事向来最为麻烦,开库救灾这样的事情,就是楚帝亲自确定之事,一路从下而上的文书加印也是繁琐至极,这种事情向来最费时间的,在这一段的时间里皇子暂代太守职责,学士应对各级吏,应对百姓之事,务求安抚住百姓们怨愤已经达到了极点的心。

    其实百姓之心不难猜测,尤其是这样务农了一辈子的百姓的心思是最好猜测的,这群胆子的百姓其实是最朴实不过的了,他们不对自己有什么远大的期望,而且如果自己没能让下一代活的足够的好,那么甚至对于自己的后辈们的希望也不会很大,这些质朴的百姓内心渴望着的不过是自己需要的事物罢了,年初希望今年风调雨顺,自家娃儿上私塾就希望孩子能多学些东西好在以后活得比自己更好,过年的时候能够杀一头年猪就是好几十户人的得意了,自家孩子能得老师夸一句便是吹嘘上好几天的好事了,因此在这样难以活下去的时候,这些人甚至求的不是自己的生存,就是让后辈人多一口饭吃都是值得来郡城来嚷一嚷的事情了。

    因此可以责怪于百姓不讲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