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二、还得老将出马(第1/3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公孙渊真会玩,但玩过了头就要招祸。

    孙权收拾不了他,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了。傅容和聂夔奉命出使,又送官又送爵,本应好吃好喝好招待,但这二位也跟孙吴使者一样差点回不去。到了辽东,他们被安排在学馆里,一连几天没见公孙渊来受拜,情况十分异常。

    原来,辽东郡的计吏刚好这时从洛阳回来,他了解洛阳的情况,向公孙渊报告说这些使者都勇力超群,不是一般人,其中有个叫左骏伯的人更十分了得,言下之意是,魏明帝派这些人来明为加官授爵,其实是来执行“斩首行动”的,公孙渊向来多疑,听完大怒。公孙渊派了步兵和骑兵把学馆重重包围,之后才进去受拜,完事之后又对二位使臣恶言恶语一番。傅容、聂夔受此大辱,回去后就向魏明帝告了状。

    魏明帝也生气了,本来他是向着公孙渊的,多少人劝他解决公孙渊,他都没听,公孙渊却不领情。魏明帝与公孙渊不是盟友而是君臣,他派去的人哪怕职务再低也都是上差,如同他本人亲临,公孙渊羞辱使臣就是打他的脸。

    魏明帝下定决心后,就命幽州刺史毌丘俭积极筹备,条件成熟后即动手解决辽东问题。毌丘俭字仲恭,祖籍司隶校尉部河东郡,曹魏原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早年在曹植的平原侯府供过职,魏明帝继位后担任尚郎,后升任为羽林监、洛阳典农校尉,很得魏明帝的赏识,是曹魏的政治新星。

    毌丘俭后被提拔为荆州刺史,孙权三路大军攻魏,毌丘俭率兵直接抵抗陆逊、诸葛瑾,结果吴军败退,算是打了个大胜仗,魏明帝发现毌丘俭是个军事人才,更加委以重任,决定讨伐辽东后魏明帝把毌丘俭调往幽州,仍任刺史,但加了度辽将军的头衔,同时兼任护乌桓校尉,把北方的军政大权都一并交给了他,临事可决断(持节)。

    毌丘俭立即整顿幽州一带的魏军,于曹魏青龙四年(236)率大军直扑辽东,前锋进至襄平,幽州以北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包括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串众王护留以及当年追随袁尚逃到辽东的残部合计5000余人都纷纷来降,毌丘俭请求魏明帝封其中的各级渠帅共20多人为侯,并赏赐舆马缮彩等物。

    对毌丘俭来说开局相当不错,如果此战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毌丘俭无疑将在魏军中一跃而起,在宿将纷纷凋零的情况下,他将成为无可辩驳的新一代接班人。

    但是,平辽东这样的大事绝非轻易可以做到,一个只有不到两年“军龄”的人,既不熟悉军务,又缺乏足够威望,控制军队的能力本就大打折扣,加上立功心切,轻军冒进,失败也就难免了。公孙渊发兵与魏军战于辽隧,魏军作战不利,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十几天,辽水大涨,魏军长途奔袭,轻装而来,面对洪水一筹莫展,只好撤回右北平。

    既已撕破了脸,公孙渊索性自称燕王,还给自己取了个“绍汉”的年号,“绍”有恢复、继承的意思,公孙渊的用意跟刘备当年称帝差不多,打的都是延续刘汉王朝的旗帜。公孙渊在控制区内任命百官,一切均照曹魏朝廷去设置,又遣使持节,封拜北方的各族首领,煽动他们出兵袭扰曹魏。

    魏明帝深感忧虑,恰在这时司徒董昭、司空陈群先后去世,三公一下子走了两个,他们都是始终追随曹魏的肝胆忠臣,魏明帝越发感伤起来。

    魏明帝下诏,将次年改元为景初,希望能给曹魏带来新气象,之后擢升尚令陈矫为司徒,尚台左仆射卫臻为司空,又让司马懿由大将军改任为太尉。

    景初元年(237),北方连遭水灾,冀州、兖州、徐州和豫州灾情最重,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魏明帝只好把主要精力用在救灾上,他不断派出侍御史巡察各处灾区,统计损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