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三、吴蜀军事同盟(第2/3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是反复斟酌的结果,既合乎外交礼仪,又不让自己一方尴尬,可谓用心良苦。

    陈震一行顺利抵达武昌,对于他们的到来,孙权给予了热情欢迎,在此之前,蜀汉方面对自己称帝是否承认,孙权心里也没有底,蜀汉使团的到来,让孙权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陈震首先以蜀汉特使的身份祝贺孙权登基,接着根据行前诸葛丞相交代的原则与孙吴就下一步的合作进行商谈,双方谈论的焦点不是名分问题,而是一旦灭掉曹魏领土该如何划分。

    这看起来虽然不现实,但又是当下最务实的事。双方以东汉原有的13个州为标准,把曹魏占领的豫、青、徐、幽、兖、冀、并、凉州以及司隶校尉部一分为二: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孙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西边归蜀汉,东边归孙吴。

    不知当时双方具体是怎么谈的,可能也只是站在地图前挥手一划拉就定了,否则不会把并州、冀州给蜀汉而把它北面的幽州给了孙吴,真那样的话幽州就成了孙吴的一块“飞地”了。

    没认真,说明没必要认真,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即使曹魏将来真的被灭了,双方能不能按照这份协约去分领土呢?很难说。说不定到那时又会再提枹鼓、重开战事。

    但现在只谈政治和外交,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谈判进展得很顺利,孙权挺高兴,他觉得还应该再搞一个隆重仪式重新誓盟,纪念双方的合作,顺便造一造势,于是下令筑起誓坛,之后亲自登坛,与蜀汉特使陈震歃血盟誓。

    誓文还是由胡综撰写,写得辞气慷慨,气势十足。根据誓约,吴蜀双方正式建立起军事同盟关系,之前双方虽然视对方为盟友,也有过军事上的配合,但以面形式并立誓约确定军事同盟还是首次,双方规定当一方受到别国攻击时另一方有义务出兵相助。

    在誓约中孙吴称自己为吴国,称蜀汉为汉国,这是对现实的尊重。誓约中还有一段文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了赞扬,这在两国外交中是少见的,这反映出孙权对诸葛亮一贯力主孙吴联盟的感激。

    为落实誓约,孙权决定把国都由武昌迁回建业,表明自己无意在西面与蜀汉相争的诚意。此前孙权任命步骘遥领冀州牧、朱然遥领兖州牧,根据双方关于领土的划分,孙权下令解除步骘和朱然的这两项兼职。

    蜀汉也迅速回应,把鲁王刘永的封号改为甘陵王,把梁王刘理的封号改为安平王,原因是鲁、梁二地属于未来孙吴的地盘。

    孙吴黄龙元年(229)9月,孙权正式迁都建业。

    建业本来就是孙吴的大本营,屋舍、衙署一应俱全,孙权下令各机构回迁后一律利用原有设施办公,不再增加新的建设项目。

    孙权走后,武昌这边留太子孙登驻守,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尚是仪等留下辅佐。陆逊本来兼任着荆州牧,孙权又下令把原属扬州刺史部的豫章等三个郡也交由他掌管(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

    陆逊生性耿直,看不惯的地方就说,孙权的儿子建昌侯孙虑喜欢斗鸭,在厅堂里做了一个斗鸭栏,颇为精巧,陆逊看到后批评说:“你应当勤览经典,不断充实自己,干吗玩这个?”孙虑一听,赶紧把它毁了。

    孙权的侄子孙松是射声校尉,在所有子侄里孙权最喜欢他,但孙松根本不是带兵的料,队伍让他带得松松垮垮,陆逊根据军法撤了他的职并判处髡刑,该刑罚是剃光头发并罚做苦役五年。

    当时曹魏江夏郡太守逯式经常率兵骚扰,陆逊听说逯式与魏将文休不和,于是想出一条计策除掉逯式。文休,是赤壁之战前从刘表那里投降曹魏的老将文聘之子。

    陆逊给逯式写了封信,信中写道:“看到你的来信,感觉你诚恳之至,知道你与文休嫌隙已久,势不两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