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八、有没有“空城计”(第1/2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京剧有一套传统剧目叫《失空斩》,由《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三部戏组成,剧情相连,起因都是马谡丢失街亭。根据剧情,马谡失街亭让蜀军措手不及,为避免全线溃败诸葛亮不得不上演了一出《空城计》,骗过了魏军统帅司马懿,之后蜀军安全撤回汉中,诸葛亮追查街亭失利的责任,马谡被斩。以上情节与历史事实大体相合,失街亭、斩马谡都是有的,但其中一些细节并不符合史实,尤其《空城计》这一段。

    街亭大败的消息肯定会让诸葛亮很震惊,他当时在哪里呢?

    他在祁山附近的天水郡西县,前面说过,诸葛亮占领西县后把大本营就放在了这里。街亭在广魏郡,西县的东北方向,两处直线距离在200公里以上,中间山水阻隔、道路险峻,以魏军的行进速度,即使由街亭直奔这里也得好几天才能到。

    而此时整个陇右地区蜀军兵力仍占上风,张郃的任务只是打前站,控制住局势,并不是寻找蜀军主力决战,所以放下陇右其他重镇直接进攻西县,这种可能性不大。

    尽管如此,诸葛亮仍决定马上撤退。张郃的5万人马虽不足虑,但随后就会有大批魏军源源不断开来,拿下陇右继而攻占凉州的计划已经失败了。诸葛亮命令各部撤退,他自己离开西县时还随队带走了该县1000多户人家,把他们迁到汉中。

    所以这次撤退是从容的,并不需要上演“空城计”。那么,至今妇孺皆知的《空城计》又是怎么来的呢?晋朝有一部史,讲晋初扶风王司马骏守关中,他手下有几位中下级官员在一起议论诸葛亮的功过,大家对诸葛亮多持讥评,认为他托身蜀汉不当,力量小却想办大事。有个叫郭冲的人站出来为诸葛亮鸣不平,说了诸葛亮的五件事,把这几位官员说住了,司马骏听后十分感慨,称赞郭冲说得对。

    这就是有名的“郭冲五事”,其中一件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按照郭冲的说法,诸葛亮有一次屯兵在外,魏延率主力东进,他只留有1万人马守城,这时魏军主将司马懿率20万大军来了,和魏延率领的主力错道而行,蜀军因此没有发现,等诸葛亮知道情况时敌人只有60里了。诸葛亮想派人通知魏延,但相去已远,魏延即便回军也来不及了。城中将士皆失色,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他下令军中偃旗息鼓,不准随便走出营帐,又下令大开城门,并派人洒扫街道。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向持重,而今却摆出如此虚弱无力的样子来,怀疑诸葛亮有伏兵,于是率领人马向北上了山。第二天到了吃饭时,诸葛亮对左右的人拍手大笑道:“司马懿必然认定我装出胆怯,一定会有伏兵,所以遁山而走。”侦察兵报告确实如诸葛亮所说,司马懿后来也知道了这件事,后悔不已。

    这大概是诸葛亮用“空城计”骗司马懿这件事的出处,只是郭冲说的“空城计”并非发生在西县,而是阳平关。这样就有漏洞了,因为司马懿从来没有率兵到汉中腹地阳平关与诸葛亮交过战,而一次出动20万人马也不可能。并且,司马骏是司马懿的儿子,郭冲作为司马骏的下属,胆敢在儿子面前非议他老子,可能性更小。

    所以,晋朝这部史所载的“郭冲五事”虽然细节逼真、过程齐全,但可靠性并不强。然而这成为小说家进一步发挥创作的素材,也就有了诸葛亮在西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0万大军的故事。

    司马懿现在根本不在陇右,而在千里之外的荆州。

    这次陇右保卫战曹魏虽然从中线战场抽调了一些人马支援西线,但作为中线战场的总指挥司马懿本人并没有来,带队的是张郃。

    张郃没来西县,司马懿更不可能来,说诸葛亮在西县摆下“空城计”,那他对付谁呢?再退一步分析,如果司马懿真的能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