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一、谁是那个“涂高”(第1/3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延康元年(220)3月,沛国谯县有人发现了“黄龙”。

    龙并不存在,是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神力的崇拜而创造出的能呼风唤雨又法力无边的神异生物,而所谓“黄龙”,除了有这些寓意之外还有特殊的含义。传说当年鲧治水失败后死不瞑目,尸身三年不腐。尧担心鲧的尸身会异变,于是派勇士用锋利的吴刀把鲧的尸身剖开,但没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化成一条黄色的龙,后来又变形为人,这就是鲧的儿子禹。

    史里如果记载的哪里发现了龙,一般只有目击报告,从来没有捕获过。通常情况下这种目击会让地方官员吓得要命,因为人间的龙已经有一位了,就住在皇宫里,当今天子,你这里又出现一条龙,是要来抢天下的吗?

    但谯县发现黄龙的事却被逐级报了上来,大家觉得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开始这件事倒没有引起曹丕的注意,过了几天有个人来求见,才把这件事重新提起。

    这个人名叫殷登,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魏郡人。殷登求见,是来报告一件事,四十五年前,即汉灵帝熹平五年(176),谯县也发现过“黄龙”,时任光禄大夫的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征兆,单飏说这个地方以后会有王者出现,五十年之内此地还会有“黄龙”再现。殷登说,桥玄和单飏说这些话时他正好在场,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件事,现在不到五十年“黄龙”果然再现于谯县,这是天命即将应验,他认为事关重大,不能不报告。

    这件事的当事人只剩下了殷登,他说有别人也不好反驳,但搁在曹操,听到这些没有凭据的话肯定会置之不理,如果再折腾就会让有关部门对当事人来个诫勉谈话什么的。可曹丕一听说就来了兴趣,不仅亲自召见了殷登,而且对他进行了夸奖,称殷登为笃老,说他对占卜之术很有研究,能深谙天命之道,最后还赏赐他300斛粮食。

    这件事传了出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聪明人看到了其中的暗示,投机分子则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4月12日,饶安县上报,该地发现了白色的野鸡。野鸡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白色野鸡非常罕见。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白色的野鸡称白羽山鸡,是久负盛名的珍禽,只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中国西部一些地方,在人很难接近、多山的地区繁衍。由于比较罕见,所以古代以白雉为祥瑞,古人认为在位的帝王很有德行,受到四方爱戴,白雉就会出现,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曾献白雉以贺。

    这次估计光说不行,饶安县那边可能还真的捉住了白雉,所以曹丕特别高兴,下令赏赐,免除饶安县全县的一年田租,又赐给白雉发现地的100户人家牛肉和酒,让大家痛饮三天。你好这口,自然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端到你面前,一时间各地类似的报告纷至沓来。

    这些所谓“祥瑞”事件大量涌现后,该权威人士出面了。

    太史丞许芝递来一份2000多字的长篇上,从“理论”上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总结。许芝的这份上读起来虽然枯燥,但却下了十足的功夫,单就查阅典籍史料这一点来说,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吃苦的精神也是难以做到的。

    许芝从《易传》中找出“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厥应麒麟以戊己日至,厥应圣人受命”“圣人清净行中正,贤人福至民从命,厥应麒麟来”这几句话,正好解释了当时报告上来的黄龙、大虫、麒麟、蝗虫等异象,说明这些都是上天所降新帝王将要产生的强烈征兆。

    上面这些原文当然不是许芝临时捏造的,之所以看起来与现实如此吻合,是因为《易传》不是《易经》,它是为《易经》作的注释解读,这类在当时多如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