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五、被忽视的兵团(第2/2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几个了。

    北路兵团的七位猛将资历、战功都大致相当,让谁统一指挥大家都不会服气。曹操考虑再三,最后想到了一个人,把他派去应该最合适不过。

    这个人是曾经担任过曹操司空府主簿的赵俨,此时的职务是章陵郡太守。章陵郡是新近从南阳郡中分出来的,这一时期还从南郡分出过襄阳郡,所以荆州七郡一度被称为荆州九郡,不过这个时间不太长,又恢复了之前的建制。

    赵俨长期在汝南郡与李通配合,处理问题周到全面,深得曹操的赏识。赤壁之战前于禁所部屯驻于颍阴,乐进所部驻屯于阳翟,张辽所部屯驻于长社,都在许县附近。这几位都有点傲气,平时合不来,曹操觉得赵俨善于做沟通协调工作,就派他当这三个军的联席参谋长,而赵俨把这件苦差事居然干得挺好,让大家都满意。曹操发挥赵俨的特长,让他担任于禁等部的都督护军,监督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等七军。同时派赵俨的好朋友、丞相府军祭酒杜袭协助赵俨。

    北路兵团除了这七个“军”,还有一部分水军,由原荆州将领文聘指挥,此前曹操已发布命令,任命文聘为江夏郡太守,等拿下江夏郡,文聘才能在那里履职。

    以上是曹操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兵力情况,除了西路和北路两大兵团,曹军间接投入的兵力还有很多,包括臧霸、李典、李通、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所部,下面也做简要介绍。

    长期驻扎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此时的军职是威虏将军,曹操发起荆州战役前,命他率部南下,将所部主力移至广陵郡,也就是如今长江下游北岸的扬州、泰州一带,对孙权的大本营吴郡形成战略威胁。

    李典此时是破虏将军,曹操命他率所部移师合肥,由那里伺机侵扰孙权的庐江郡。

    汝南郡太守李通虽然不是曹操的嫡系,但在每次重大战役发生时都坚定不移地站在曹操一边,逐渐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命他率所部向南运动,从江夏郡的北面对其造成压力。

    曹洪的任务是守住襄阳,夏侯惇此时在许县,他与荀彧共同守卫后方。而后勤保障方面的艰巨任务,曹操交给了夏侯渊。

    上述两大兵团加上各地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曹军部队,大约在20万到30万之间,其中包括数万水军。

    在那个时代拥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足以成就任何事,这大概也是曹操历次战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也理应成为最保险的一次。

    事实上,曹操压根没有想过小小的一个江夏郡会打不下来,可鬼使神差,偏偏打败了,甚至被打败的时候连江夏郡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

    这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看似事情不大,但对后面时局的发展却影响不小。在曹操从江陵出发前,刘璋在先后派出阴溥、张肃拜见曹操表达敬意后,又派出了第三个代表团,团长的名字叫张松。

    张松的地位更高,是益州别驾,刘璋又派他来荆州,说是沟通感情,其实是观察事态进展,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所以这也是一支战地观察团。

    这位张团长算是重要人物,但在史里却没有单独的传,只知道他字永年,益州本地人,他也是刘璋第二个代表团团长张肃的哥哥,其他事迹不详。张团长在江陵见到了曹操,曹操拿下江陵后,大约有点儿志得意满,对刘璋的特使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对张松本人也不是太客气,这让张团长很不爽。

    张团长回到益州,说了曹操不少坏话,使劲劝刘璋不要联结曹操。

    后来,刘璋果然没有向曹操靠拢,让曹操始终与益州无缘。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