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四、虎豹骑扬威南皮(第2/3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响士气,现在敌人在攻防战中占优,必然会滋生骄傲思想,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一定能将敌人打败!”

    曹操觉得曹纯说得也有道理,这一趟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袁谭,那么袁熙、袁尚的解决也都得往后拖延,夜长则梦多,最好还是把南皮拿下,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曹操最后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南皮。曹操亲临前线指挥,他还亲自擂鼓助战,曹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守城的袁军渐渐不支。乐进率部第一个突进到城下,首先把东门攻破,杀进城里,袁军开始溃逃。

    袁谭骑马在卫队的保护下逃出了南皮,倒霉的是,他一出城就遇到了负责堵截的曹军,而且偏偏是摩拳擦掌正要露一手的虎豹骑。

    攻城不是骑兵的长项,曹纯率领虎豹骑在外围堵截溃逃的袁军,结果堵住了袁谭。虎豹骑上去一顿猛揍,袁谭及其卫队哪里是对手,被杀了个丢盔卸甲。也是虎豹骑过于生猛,打起来有点收不住,一个冲锋居然把袁谭杀死了,没有抓到活的。袁谭的主要谋士郭图在城里被活捉,被曹操下令处死。

    曹操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高兴坏了,大概在曹操看来此战结束后北方将再无大的战事。

    南皮所在的渤海郡是袁氏父子经营多年的基地,他们影响这一地区长达十多年,曹操攻占渤海郡,需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保证这一地区长治久安。

    在南皮驻军后曹操以司空和冀州牧的身份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恢复冀州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整顿社会秩序。这些命令包括《蠲河北租赋令》《抑兼并令》《赦袁氏同恶令》《整齐风俗令》等,其中在《蠲河北租赋令》中曹操下令免除冀州刺史部建安九年(204)全年的田租和赋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这道命令的颁布,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袁绍统治冀州刺史部期间,政治和军事上依靠豪强地主,使得这些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迅速膨胀。长期以来,曹操一直在思考东汉政权在机制上的弊端,他认为豪强势力发展太快是造成政权衰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如何抑制豪强势力的问题十分关注。曹操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即使得到政权也不会稳固,在关键时候会被豪强势力所左右。

    基于这些长期的思考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曹操颁布了《抑兼并令》,他强调一个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任由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他说,像审配这样的家族,不仅经济实力很强大,而且成为窝藏罪犯的据点,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老百姓怎么能拥护这样的政权?

    曹操借民意向豪强势力开刀是经过深思远虑的,他不愿意在自己统治的地区有豪门经济继而出现豪门政治。作为抑制豪门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抑兼并令》中他明确规定,每亩地收租的标准是4升,每户另收2匹绢、2斤丝,除此之外一律不再收取其他赋税。他要求各郡县要严格检查,看看有没有豪强地主搭顺车额外收取其他税费的现象,同时禁止弱势群体替那些豪强交赋税。

    攻占南皮后,冀州刺史部全境成为曹操控制地区,那些曾在袁氏政权及军队里任职的各级官员,有的仍旧被录用,有的则心怀不安,害怕有朝一日会被清算。针对这种情况,曹操在南皮颁布了《赦袁氏同恶令》,明确表示跟袁氏做过坏事的人,允许他们改恶从善。

    袁氏政权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结党营私、钩心斗角很严重,这种风气由社会上层传达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过去的袁绍控制地区,不仅官员、豪强们操纵舆论、排斥异己、颠倒黑白,而且在一般老百姓里也存在是非不分、缺乏社会正义感、歪门邪道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曹操在南皮又下达了《整齐风俗令》,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恢复社会秩序。

    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