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三、攻占袁氏的大本营(第1/3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建安九年(204)2月,曹军完成了对邺县的合围。

    指挥守城的是审配,经过苏由反叛事件,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是,这一仗也没那么好打,袁绍在这里经营了多年,城防坚固,曹军一时无法得手,又成了一次艰难的攻城作战,堆土山、挖地道,把所有攻城的办法都使上了,就是迟迟攻不下来。

    但曹操不想撤军,如果把邺县攻下了,黄河以北大局可定,所以这一次围则必打、打则必胜。曹操索性沉下心来,从肃清外围之敌入手打起了持久战。邺县的左翼是并州刺史部,这里是袁军目前最重要的后勤供应来源,其后援基地集中在上党郡一带,由上党郡到邺县必须经过太行山区的毛城,袁尚的部下武安县长尹楷驻扎在此。

    建安九年(204)4月,曹操留曹洪主持围攻邺县,自己亲自率军攻打毛城的尹楷,将其击破而还。此后,曹操又率军绕到邺县的北面,击破了袁尚驻守在邯郸的部将沮鹄,攻占了邯郸,袁尚任命的易阳县令韩范、涉县县长梁岐投降。

    徐晃向曹操提出建议:“二袁未破,他们手下其他诸城都在观望,应该重赏这两个县给大家看。”曹操认为有理,将韩范、梁岐这两个县长直接赐爵为关内侯。这一招果然奏效,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又有多位袁尚任命的地方官员投降,而且还招来一位重量级人物。

    这个人就是老牌的实力派人物,黑山军首领张燕。张燕一直是袁绍的劲敌,多年以来也是袁氏集团挥之不去的梦魇。在袁绍与公孙瓒的对抗中张燕坚定地支持公孙瓒,公孙瓒失败后张燕被袁绍打散,后来趁着袁绍忙于官渡之战的机会,张燕慢慢恢复了元气,又卷土重来。张燕看到曹军势大,于是主动联络要求投降曹操。在此前的战史中,张燕跟曹操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战略上的敌人,他们彼此分属于不同阵营,但他们之间却很少有直接交手的记录。

    张燕的投奔进一步鼓舞了曹军的士气,加速了袁氏集团的灭亡。

    但是,邺县仍然未能攻下。

    这也考验着曹军将士的耐心,最后他们使出了一计狠招。一天,站在邺县城墙上的审配看到曹军的工兵们围着城墙开始挖战壕,整个战壕联结起来长达40里,但是又浅又窄,一使劲都能跨过去。

    审配看到以后微微一笑,心想这样的东西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他也不派人出击搞破坏,曹军有劲没处使就让他们挖吧。岂料,入夜之后曹操下令全体将士都投入到挖战壕的工作中,大家排着队,前面的人挖累了后面的人赶紧替换,人歇活不歇。经过高强度的工兵作业,一夜之间这条40里长的战壕全部扩充到两丈深、两丈宽,这一回审配不笑了,他大为吃惊,但一时间闹不清曹操搞出这种超级工事做什么用。

    审配的好心马上就有了答案,这些战壕里神般的灌满了水,这些水借着设计好的地势一路前奔,直扑城内。原来,曹军挖的不是战壕,而是人工运河,把附近漳河里的水引来灌城。河北省临漳县的三台遗址据说并不是铜雀台,而是它附近的金凤台,真正的铜雀台已被改道的漳河给冲毁了。金凤台遗址在一个镇子边上,镇子的另一侧就是漳河,现在大多数时候河里都没有什么水,站在桥上就可以看到金凤台。所以漳河就在邺县跟前,虽然方便了生活和生产,但也暴露出一个隐患,那就是邺县很容易被水攻。

    用水攻城对曹军来说并不陌生,之前在下邳之战中最后也是引河水灌城,彻底击垮了守城敌军的意志。城里本来都快撑不住了,现在又泡在了水中,更是雪上加霜。好在现在是夏天,要是换成冬天,不知道情况会怎样。即便如此,城里的人也饿死了一半以上。

    但是,袁军仍拼命死守,看来其战斗力并非不堪一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