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8章 孙氏兄弟与江东二张(第2/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策打猎时候被刺客暗算,被人来了个颜面射x,而且还给射死了。

    一代英豪孙伯符死时年仅二十六岁,蓬勃向上的东吴集团蒙受了巨大的阴霾。

    好在孙策临终前留下遗命,令未满二十的二弟孙权继嗣。

    孙权毕竟年轻,并无兄长的赫赫威名,十分意外地继嗣后首先就要考虑如何守好兄长留下的家业,坐稳东吴掌舵人的位置。

    他受兄长临终前的嘱托,待张昭以师傅之礼,依旧以张昭为将军长史,总领幕府之事。

    有传言说,孙策在临终前单独召见张昭,对他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番话和刘备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话极为相似,然而孙策与刘备两位雄主的眼光都很准,都没有错付,张昭与诸葛亮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并无二心。

    有张昭总领政事,周瑜、程普、吕范、韩当、陈武、董袭等人为将,朱治、虞翻、黄盖、太史慈、甘宁等人镇抚地方,更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顾雍为会稽郡丞,步骘为主记,是仪为从事等等,稍稍稳定住局面。

    孙权更模仿兄长孙策之所为,上书向朝廷称臣纳贡。

    当时袁曹正在酣战,曹操听闻孙策死讯心头大定,最好自己背后不要生事,就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算是承认了孙权的地位。

    但不服孙权者也大有人在,老孙家自己人里就有孙坚兄长孙羌次子孙辅图谋自立,孙坚幼弟孙静长子孙暠暗中勾连曹操预谋跳槽。

    好在孙权在虞翻、张昭等人的辅弼下顺利解决了老孙家内部的矛盾。

    但各地长吏将校也多有不服者,一些人暗中勾连,被孙权惩处,也有人不服孙权的管制而叛逃。

    当时有一大批叛逃至庐江郡境内,孙权移书求索,庐江太守李术竟答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这李术可不是等闲人物,乃是昔日孙策的亲信,当年孙策给他三千人令他守住皖地。

    李术完满完成任务,并且在庐江招募大举壮大力量,拥有数万部众,还奉孙策之命杀了曹操所署的扬州刺史严象,为老孙家控制江东立了大功。

    这么一个有功之臣公然对孙权表示鄙夷,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孙权刚刚继嗣,内部还不安稳,并不敢轻易对兵强马壮的李术下手。

    且庐江位处曹操与江东势力的交界处,孙权十分忌惮自己若攻打李术,李术会转投曹操。

    于是乎,在江东臣僚的建言献策下,孙权上书给曹操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

    好嘛!

    下令杀严象是你兄长的授意,得益的也是你老孙家,如今要对付李术了就把锅一甩,反而义正言辞要为严象报仇。

    曹操是何等人物,早就看穿了严象之死的背后真相,黄口小儿也想要用一封信来忽悠老夫,简直图样图森破,你还需要多学点姿势,多提高提高水平知道不?

    不过此时官渡之战的余波未消,在河内、陈留、东郡、济阴、济北等地仍与河北集团大范围拉锯对峙,实在是分不出心来对付江东。

    加上侍御史张纮在朝中努力游说,曹操便与孙权达成默契不会出手干预。

    其实曹操也有他的小九九,那便是庐江太守李术素来强横,指望李术可以抵挡住孙权一些时日,最好能够形成长期拉锯,逼迫李术以庐江来献,自己到时候在假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