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8章 大将军殿前问对(第1/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袁绍体抱恙后,邺城大将军府的前便少有开启之时。

    赞摄冀州政事的袁尚虽然十分向往坐一坐前的宝座,但他也知道此事僭越,非所当为,故而平时只在偏与诸臣僚议事。

    露布告捷是公开的,眼下早已传得城内尽人皆知。

    随后前开启,大将军召人议事的消息传来,让邺城诸吏都精神一振,纷纷换上高冠博带,前往大将军府拜贺。

    骤闻喜事的袁绍精神头不错,在心小妻的服侍下穿上久未上的衮服。

    然而,在穿衣服的时候,袁绍却发现一年前量体定制的衮服竟然宽大了不少,不免让他心中暗自唏嘘。

    来到前时,内已经济济一堂,挤满了闻听消息前来拜贺的官吏。

    众人见袁绍来到,齐声拜道:“臣等拜见大将军!”

    袁绍清了清嗓子,抬手道:“诸卿请起,坐。”

    在袁绍主座的侧面另设一小案,那是袁尚得以暂署冀州政务后的特别待遇。

    左侧文官首座,毫无疑问是逢纪逢元图。

    在郭图被夺官闲住,田丰、沮授受到冷落之后,逢纪成为邺城实质上的文臣之首。

    而颜良与逢纪一直保有适当的来往,虽不能面谒请益,但时令节礼物书信一概不缺。

    这一次,在露布送达的同时,也有人将一封颜良的亲笔信送到逢纪府上,讲了一些在露布中不便交代的事。

    在逢纪下首的是田丰、辛评、荀諶、陈琳、李孚等人。

    田丰还是老样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顾忌旁人的感受。

    因为他的这个脾气,袁绍也不愿召见他,袁尚更是不待见他,但田丰仍旧我行我素。

    好在田丰在立嗣一事上并不支持任何一人,袁尚尚且能容他。

    辛评则是袁谭的铁杆支持者,也是如今在邺城代表袁谭利益的人物。

    在小范围议事的时候,袁尚不止一次刁难辛评,借此打击支持袁谭的势力。

    然而辛评还算受到袁绍重视,有入内拜见的资格,袁尚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以免被参上一本。

    荀諶因为亲弟弟荀彧转投曹的原因,在袁曹翻脸后为避嫌疑已经很少主动建言献策,有往小透明发展的趋势。

    陈琳则是大将军的笔杆子,一向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此外则是个好好先生,与谁都能和谐相处。

    李孚为袁尚主簿,一门心思为袁尚着想。

    然他本是个循规蹈矩之人,有时候对袁尚的一些做法也持不同意见,只是劝谏却往往不起作用。

    右侧武官方向依次坐着淳于琼,牵招,韩猛,审观,孟岱等人。

    淳于琼这厮机缘巧合在乌巢保下小命,然后在颜良的巧妙周旋下并未受到太过严厉的苛责,只是罢职暂时维持原用。

    在前些时,顾念旧的袁绍便恢复了淳于琼的官职,在座众将资历无过于他,所以妥妥地又变成武将之首。

    第二位的牵招字子经,乃是安平国观津县人。

    此人有勇有谋,被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颇受袁绍、袁尚父子重视。

    韩猛以勇武见长,曾经也是袁绍麾下排名靠前的将领,但失之轻率,在官渡之战前前后后表现都不佳,如今列班反倒一再往下降。

    审观是审配的次子,官渡一役时审配留守邺城,却派二子帐前效力。

    二人与其父一般颇为刚烈,同沮授一起出兵阻击曹军。

    长子审旻战死,审观却与沮授一起被颜良派人救下,得免一死。

    战后,袁绍酬审氏父子之功,提拔审观为校尉,掌袁绍本部亲军,算是心腹之人。

    孟岱则与韩猛一样,原本在武将体系里排名尚可,也在南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