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3章 帅醒(第1/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致富,先修路。”

    颜良此言发人深省,若是在其他平原耕地较多的地方,农本乃是第一要务,但对于上艾此等山岭包夹的县而言,修路通商,才是发展的契机。

    朱淮第一个反应过来,说道:“启禀明府,下吏以为本县县寺勉强尚可使用,修葺县寺非是当下首要之务。故而下吏请求将士绅募集款项先行用作修葺井陉,以促进商旅来往,还望明府准允。”

    颜良哈哈一笑道:“此言大善!本府准了!”

    此言一出,本地官吏士绅皆是交口称赞,既赞颜良高屋建瓴,又赞朱淮一片公心。

    而那几个一直比较配合县吏工作,得以受邀列席宴会的士绅纷纷陈言愿意出资助修井陉,有人甚至说愿意出资五万,显然是被蒋德等人的行为给刺激到。

    对此,朱淮也不敢拿主意,而是看向了颜良。

    颜良知道不能厚此薄彼,能被邀请入席的都是较配合朱淮工作的,若是收了蒋德等人的钱而不收他们的,显然就见外了。

    但若是收太多,比如那人宣称的五万,则又太多了,传扬出去或许会变味,说是太守县长一起逼捐。

    颜良略一思忖后道:“诸君义行诚然可嘉,不过修葺道路之事,还当以郡县为主,不当纯由地方义民募捐,我以为,在此事上个人最高募捐不得超过两万钱,以免引起不当攀比反伤了诸位一片拳拳之心。”

    颜良这话逼格极高,别人给他送钱他还嫌多不收,让在座之人都颇为讶异,然而他的下一番话更是发人深省令人赞叹。

    “有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市租赋税皆来自民脂民膏,郡县当用赋税行修路治水开渠兴学等利国利民之实事。”

    “待商路通,水利丰,文教兴,则市租赋税又可源源不断进入府库,如此循环往复,朝廷与地方也不必再因某事而向百姓伸手,正所谓不与民争利也!”

    此言一出,如崔钧、朱淮、辛儒、蒋德等有实务经验之人都深以为然。

    朝廷与地方收了百姓的赋税,为百姓做事,与其说是治理百姓,不如说是为天下百姓当好这个家。

    若是朝廷与地方一味敛聚,拿百姓的前去大修宫室,穷兵黩武,奢靡浪费,挥霍无度,则百姓愈加贫苦,迟早会离心离德。

    然而,天下间知道这个大道理的人不少,但真正能付诸实践的却并不多。

    颜良既然当着众人的面如此表态,定不会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真正正地施行开来。

    一时之间,堂内众人,不分是本地吏员士绅,还是北上士人,俱都称赞了起来。

    颜良笑眯眯地接受了一通吹捧后道:“此乃郡县官吏分内之事,何足道哉!倒是这次主动募捐参与共建家园的义民义绅值得敬佩!”

    “来人!告知庖厨,为此名录上所有载有名字者都置备一份膳食,然后派吏卒亲自端案送上门去,以表我之谢意。”

    “待县中道路修缮完毕后,还当刊石刻碑,将诸君的义行一一记载,以为榜样。”

    “至于首倡此事的蒋君,就留下一起与宴吧!”

    县寺大堂就这点地方,再挤十几个人也不合适,颜良改由这种方法,既表达了敬意,又在全城百姓面前给众捐资者长脸,可谓是一举多得。

    众士绅纷纷揖礼拜谢,然后心满意得地告辞出去。

    而受到颜良亲自点名的蒋德,更是在上艾县尉下首给他增设了个坐席,让他半道加入,不可谓不重视。

    若说先前所见所闻讨逆营的精锐彪悍战果累累,让北上士人们见识到颜良的赫赫武功,那方才的这一幕则让他们又见识到颜良的治政能力。

    原本只是一桩临时生出的事情,竟然被颜良三言两语就演化成一场政道宣传,既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