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1/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皮弁青年的言语颇为慷慨激昂,很是引得二楼上食客们的注目,也包括邻桌仲长统等人在内。

    仲长统听得明白,先前那席上的青巾青年与长冠青年都与常林、杨俊等人一般是河内口音,这在上党很常见。

    但最末那个皮弁青年的口音却大相径庭,不似关东诸地口音,而似是关西雍凉之地口音。

    他也略感疑惑,怎么在此处竟然也有人安利常山之政,岂不是把我的风头给抢了。

    仲长统却不知道,这些却是有心人人为推动的结果。

    如今各地割据,消息闭塞,原本去年那场大战的消息,包括近些时日来常山发生的诸般改变,若是走正常途径未必能传扬到此地来。

    但田灿、张揖等人随颜良来此地拜谒张臶之后就留了下来再没离开,一方面安排张臶东行之事,一方面与这些游学士子交游,大肆宣扬颜良的光辉事迹和常山新政。

    田灿本就交游广阔,又有着河北名士之子的加成,一段时间下来成绩斐然,成功影响到了诸多士子。

    这其中主要原因也是颜良的战绩太过显赫,尤其上艾境界上新发生的那一战,就在离众人不远之处,尤其具有说服力。

    如六山学院免收束脩,有学堂,有宿舍,有免费餐食,有助学、奖学金等等政策如今在羊舌乡这块小地方早已尽人皆知。

    时常来张臶堂外听课的学子,倒有一大半有意跟随张臶一起前往六山学院继续深造。

    那长冠青年听他如此高声畅言,尤其是大为贬低并州刺史高幹,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拉住他的袖子低声道:“迎仁兄,且慎言,慎言!”

    那青巾青年也道:“闲谈莫论人非,有些事情与我等无关,就少言语几句吧!”

    那皮弁青年被同伴相劝倒是牛脾气上来了,梗着脖子道:“怕个什么,这天下之事,肉食者做得,还不兴我辈士子说道说道么?”

    闻听此言,他两名同伴只是暗暗苦笑,并不搭话,而旁边桌上的仲长统却击节赞叹道:“说得好!天下事天下人尽皆议论得。”

    那皮弁青年见有人附和,转过身来朝仲长统拱手示意,仲长统亦回了一礼。

    这当口,青巾青年看着仲长统一桌上的人物若有所思,然后直起身子拱手道:“那边可是温县常君当面?”

    常林听闻有人招呼自己,注目看去,想了一想后答道:“在下正是常林,来者莫非是荀公高?”

    青巾青年拱手道:“是,后进正是荀纬,却不料在此处遇见伯槐先生。”

    而他身旁的长冠青年也起身招呼道:“在下苟灵见过伯槐先生、季才先生。”

    杨俊闻言看去,笑道:“原来是安至啊,许久未见,却是好巧。”

    仲长统没想到对面之人与本桌之人都认识,笑道:“却是真巧,既然大家都相识,不若把桌案靠一靠,也方便叙谈。”

    那边的荀纬、苟灵立刻答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店铺伙计很有眼色地帮忙移动桌案让两桌靠在一起,众人围成一个小圈子,仲长统又吩咐多上些酒食,他自从得了颜良的资助后出手颇为阔绰,不计较这些用度。

    经过介绍得知,眼前三名青年,戴青巾的是河内郡野王县人荀纬,字公高,戴长冠的是河内郡山阳县人苟灵,字安至,戴皮弁的是汉阳郡冀县人秦寿,字迎仁,都是前来上党向张臶求学的学生。

    荀纬家离开常林家较近,因而认得常林,苟灵认得杨俊,也听闻过常林的大名,故而刚才二人把常、杨二人认了出来。

    荀纬道:“敢问伯槐先生也是得知子明公欲要前往常山,故而前来送行么?”

    常林点了点头,问道:“我得知消息后方才赶来,还未拜谒子明公,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